最近,周小川行長公開表示,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可在兩年內實現。
利率作為金融市場的價格,它的變化其實就是重大的利益關系調整,特別是由管制下的價格向市場化的價格轉型時,這種利益關系調整就更大。也就是說,在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政府權力往往會成為金融市場利益分配機制。比如,當前理財市場的利率為5%,而政府管制下的利率為2%,那麼3%的利益就是由這種管制來讓財富轉移。假如全國居民的存款為40萬億,1%的利益被轉移,那麼民眾一年就有1000億財富被掠奪。這就是為何近年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多數企業的利潤出現倒退,只有銀行業一枝獨秀的原因所在。2013年,內地股市2500多家上市公司,總體净利潤為2.25萬億元,但十多家銀行,其總利潤卻達到1.16萬億元,占整體上市公司利潤一半。
銀行受益於存息不放開
從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現狀來看,尽管這個市場同樣是由價格或利率在決定金融資源的配置,但這個利率是從哪里來、由誰決定的,卻與成熟市場有很大的差別。
比如,2013年7月央行宣布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以及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看上去銀行貸款利率基本市場化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也只剩下一步之遙,即只要政府放開銀行的存款利率就可以。但是,實際上,在當前中國的經濟條件下,因為政府對銀行存款利率的管制,使得金融市場價格機制仍然十分扭曲,有效的市場價格機制無法形成,整個金融機制利益格局也只是向商業銀行傾斜而不利於廣大的存款民眾。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貸款利率是它的收益,而存款利率是它的成本,存款利率是商業銀行最為重要的約束條件。也就是說,如果貸款利率完全放開,而存款利率沒有放開,也就意味着銀行的收益方面完全放開,而不受成本上升的約束。這樣,銀行貸款不僅可以尋求收益高風險的項目,也可放弃它所承擔的內地銀行準公共性的責任。這樣的貸款利率放開對銀行當然是重大的利好,特別是當前中國房地產暴利還存在、信貸飢渴症盛行的條件下,更是利大於弊。
如果貸款利率放開而存款利率不放開,就意味着銀行的收益增加,但成本不上升,也意味着政府通過管制的方式把廣大存款人的利益轉移到銀行或企業身上。如果沒有其他市場因素來打破這種格局,它將成為中國金融利率市場化最大的障礙。因為,政府及銀行沒有一個人願意放弃不利自己的利益格局。
可以看到,存款利率由政府管制的方式人為壓低,對銀行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銀行能以更低成本吸收存款,再以高息借出去。而廣大民眾存款利率收益或財富就在這個過程中轉移或無形中掠奪。利率市場化這一步之遙當然不是那樣容易實現。別說是兩年,再長一點時間也無濟於事。不過,無論是內地互聯網金融的爆炸式的增長,還是影子銀行的出現,都顯示市場正通過各種方式來突破政府的利率管制。
利率市場化是利益關系調整
中國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內地商業銀行的净息差為2.58%,比起2013年年底的2.68%,以及2012年年底的2.75%已明顯收窄。這與過去一年來互聯網高息貨幣基金及理財產品涌現有關。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餘額寶,一度以高達6%利率作招徠,吸引了近6000億元的存款,從而使得今年一季度銀行存款大量流失。在這種情况下,商業銀行不可能坐而等死,除了把利率上升至上限,更自行推出各類高息貨幣基金及理財產品。利率市場化不推進也得推進。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因素不僅對銀行造成了較大冲擊,也喚起民眾及投資者的覺醒。以往廣大民眾只能默默地接受銀行的低利率,只能心甘情願地財富被掠奪,但透過餘額寶,廣大民眾開始感受到存款利率本來不應該這樣低,這完全是政府管制的結果,從而對利率管制十分不滿,要求利率市場化的呼聲很高。就是在這樣的情况下,周小川行長認為要加快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步伐。
要實現利率市場化,整個市場的運作機制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利率不是由政府拍腦袋來決定,不是通過政府管制讓民眾的利益被掠奪,而是廣大民眾根據自己的信息與知識對銀行的風險與收益進行定價。自己的利益自己作主。在這種情况下,由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存款利率會逐漸上行,而且整個金融市場和利益格局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哪家銀行要損害民眾的利益,民眾就可以用腳投票退出這家銀行。
在這種情况下,銀行業的暴利就會結束。銀行業要發展,不僅要讓利給民眾與企業,而且要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進行更多的增值服務,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必被淘汰,大型銀行也可能逐漸失去優勢,而廣大民眾或投資者則成為整個金融市場的主導。可見,只有加快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才能讓廣大民眾分享到更多金融市場的利益。不過,正因利率市場化是重要的利益關系調整,政府要邁出這一步并非容易。也就是說,在當前金融市場的條件下,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在兩年內實現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