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台灣地區2024年大選,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日前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提出所謂「四大支柱」,包括:強化防衛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建立更緊密的民主夥伴合作,及維護兩岸現狀。其實,這些都是寫給美國看的,表示他若勝選上台一定奉行美國的意旨,戮力以赴,扮演馬前卒的意圖非常明顯。然而,這「四大支柱」很不切實際,不但無助於解決台灣的困境,更可能雪上加霜。
賴「四大支柱」不切實際
賴清德的第一支柱是強化防衛嚇阻能力,降低兩岸衝突的可能性。他說勝選上台後將加速防衛轉型及不對稱戰力,讓台灣更能應對日益升高的所謂軍事威脅。其實,此為因果倒置的研判,台海和平的維護,靠的不是要以軍事優勢來產生嚇阻作用,因為兩岸軍力已然不對稱,即使對美加強軍購,都已無法構成嚇阻力量。殊不知,台海近年陷入緊張,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蔡當局否定兩岸同屬一中、「倚美謀獨」,又自甘扮演美國「以台制華」的棋子角色。若不坦然面對這個症結,則一切嚇阻方法都是枉然,無法成為維持台海和平的有力支柱。
而「提升經濟安全」看似振振有詞,但台灣經濟低迷不振,所謂「不安全」的疑慮,若非中美競逐摩擦,美國擔心台灣電子產業技術被大陸接管,因而加速「台積電」變「美積電」的進程,陷「護台神山」於危墜的局面。這種「掏空」才是真正讓台灣經濟陷入危機的原因。尤有甚者,蔡英文上台7年多來,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貿易金額大增,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度越來越大,賴清德偏差地以為這將使大陸有機會「濫用經濟恫嚇手段」。平心而論,大陸是台灣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若限制台灣產品出口到大陸,很多台灣廠商將會倒閉,造成台灣的經濟衰退與嚴重失業,「經濟安全」盡失。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選擇將其「四大支柱」向美國媒體投書,而非直接向台灣民眾報告,一則由於台灣民眾皆知賴清德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底蘊,本質上不可能帶來台海和平;二則基於美國「疑賴論」很難消除,賴清德投書與其說是介紹其政策主張,不如說是對美國的輸誠報告。而這也體現了賴清德要延續蔡英文的路線,首務即是延續民進黨自蔡英文上台以來「以台灣利益換取大外宣」的路線。然而,在全球新冷戰的格局下,蔡當局「親美反中」選邊的結果,是讓台灣身處兩岸引發衝突的第一線;即使軍事支出大增,也未能改變兩岸情勢越來越緊繃、軍力對比差距越來越大的事實。
「蔡規賴隨」向美獻媚
再進一步言,賴清德此篇投書延續蔡英文上台以來「親美反中、兩岸不想有作為」的政策底蘊之餘,在兩岸論述與立場上,卻僅輕輕帶過「我會支持兩岸現狀」。但弔詭的正是賴清德此句「支持兩岸現狀」,因他對兩岸的「現狀」避而不談。看起來雖可謂簡單明瞭,卻也可說是空洞無料。說穿了,其實支持這樣的「兩岸現狀」,就是繼續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尤有甚者,賴清德自詡「必須具備穩定且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但他又強調「不排除在對等、尊嚴且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大陸展開對話」。但因為民進黨當局否定「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互信基礎,若無此先決條件,大陸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可見賴清德一廂情願,兩岸根本無從恢復對話。
總之,賴清德往昔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如今為了2024年大選,重申「務實」、卻避談「台獨」。嚴格來說,作為台灣地區2024年大選的參選人,賴清德應該說明的重點,絕非對美交心或是否蔡規賴隨,而應該是對台灣民眾清楚交代,蔡當局執政留下的問題,賴清德能否解決?賴清德的「四大支柱」,只是侈言「支持兩岸現狀」、「不排除兩岸對話」。然而,中美已經開始恢復對話,而兩岸欠缺對話所必需的共同政治基礎,只能徒留對話無門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