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22未來科學大獎周圓滿落幕。為期4天的大獎周包含獲獎者學術報告會、科學峰會、獲獎者對話青少年等系列活動。期間,近百位全球傑出科學家、專家學者共同聚焦世界前沿科學新知,共襄科學家盛宴。
本次未來科學大獎周特邀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Steering Committee負責指導議題方向,下設Program Committee負責制定議程和邀請國內外嘉賓,保證大會的學術水準和廣泛的國際影響。今年,由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和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首創主任林建華教授,共同作為2022未來科學大獎周Program Committee聯席主席,旨在打造兼具權威性、專業性和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盛會。
仰望星空 讓科學改變未來
科學是一道光,照亮人類前進的路。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周還隆重推出了「特別策劃:仰望星空 對話未來」,分為「仰望星空 理解未來」、「科學改變世界」、「科學照亮未來」三大篇章,邀請《「未來」科學家》叢書總策劃、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首任主席、未來科學大獎周Program Committee首任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講席教授丁洪,2022未來科學大獎周Program Committee聯席主席、北京大學前校長、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首創主任林建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與工業設計系主任、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委員張雷,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清華大學電子系副教授張沕琳,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士生武娜、博士後袁軍濤,圍繞「與未來科學大獎的淵源」、「全新視覺標識的寓意詮釋」、「歷屆獲獎人科學成就及對世界的影響」、「青年科研工作者對科學事業的展望」等話題展開對談,在星空下回顧未來科學大獎七年來的歷程,在談話間傳承科學初心,致敬科學精神。
永葆科學好奇心 勇攀科研新高峰
今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分別與南方科技大學、香港大學聯合舉辦。2022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楊學明、莫毅明分別闡述其獲獎成果,眾多蜚聲國際的傑出科學家們亦分別圍繞專題領域進行主題報告並展開學術交流。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現場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現場
同時,科學家們也向高校師生與青年科研工作者分享各自科研經驗與科學方法,展現敢於提出新理論、開闢新領域、探尋新路徑的科學精神,鼓勵新一代青年學子永葆科學好奇心,積極投身科學研究與探索。
聚焦世界前沿科學新知 科學大咖對話青年科研創新力量
11月25日至26日,2022未來科學大獎周科學峰會線上舉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杜克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FAST(中國天眼)、鵬城實驗室、澳大利亞坎培拉CSIRO、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尋百會 (GV20 Therapeutics)等國內外高校院所與科學研究機構,共30多位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圍繞化學(納米催化與材料)、生命科學(表觀遺傳學)、數學(流體與動力系統)、天文(大設備-大科學)、氣候變化、計算機科學六大專題領域,分享最新科學發現與科研成果,以科學突破未來邊界。
同時,今年的科學峰會注入了更多新生科學力量,青年科學家和青年學子們作為未來科研創新發展的主力軍,與學術大咖展開專業領域的對話交流,科學家們更對線上觀眾的好奇提問一一解答,在思想碰撞中激發科學靈感,拓寬科研思路,從而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2022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對話青少年活動現場
11月27日,「科學點燃青春——2022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對話青少年」系列活動全網播出,楊學明教授、莫毅明教授分別與青少年線上線下對話,向他們講述科研故事、分享人生經歷,激勵未來一代走上科研創新之路。
科學公益初心如磐 向着百年科學大獎日夜兼程
未來論壇發起人兼秘書長武紅在2022未來科學大獎周閉幕時表示,科學的歷史是人類追求真理、滿足好奇心的歷史,從遠古到今天,人類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設立未來科學大獎的初衷,是希望通過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激發全社會「熱愛科學家、崇尚科學精神」的潮流,這也是大獎發起人、捐贈人的共識與初心。
七年來,未來科學大獎參考國際科學獎項,在模式與形式上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得到了來自政府、民眾、媒體以及海外科學界同行的高度關注,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影響力也從華人科學界逐漸擴展到國際科學界。
未來,大獎將持續朝着成為全球公認的百年科學大獎這一目標日夜兼程,希望通過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大獎周等創新科學公益活動的舉辦,讓科學之光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將科學精神傳遞下去,讓科學精神影響世界、影響下一代。(記者 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