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踏入2023年7月,關於中國內地經濟和香港經濟,有兩方面指標或事件值得重視。
指標是關於內地外貿。7月13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2023年6月內地進出口總值以美元計連續兩個月下滑,出口按年跌12.4%,差於預期的跌10%,為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差一個月;進口跌6.8%,差於預期的跌4.1%。2023年首6個月,出口按年跌3.2%,進口按年跌6.7%。6月進出口總值按年跌10.1%,首6個月進出口總值按年跌4.7%。
6月內地出口按年和月均下跌,跌幅差於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是貿易夥伴經濟普遍不景氣。其中,對美國和歐盟出口按年分別跌23.7%和跌12.9%,較5月跌幅18.2%和7%進一步擴大,還同美歐推行對華經貿「去風險」相關。
與此同時,在香港,7月13日,長江實業宣布,它在2022年以207.66億港元將中半山波老道豪宅21 BORRETT ROAD餘下銷售項目出售予新加坡基金華瑞資本的交易,因為華瑞資本未能如期完成交易而作罷。長實沒收逾20.76億港元的訂金,每個單位平均「撻訂」高達1.34億港元。之前,2019年會德豐銷售的山頂豪宅Mount Nicholson出現買家「褪軚」、沒收逾3600萬港元訂金,是2013年《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實施後的最大「撻訂」個案。但與今次個案比,是「小巫見大巫」。
美西方打壓中國加速全球經濟惡化
表面看,以上兩方面指標或事件不相干。深入分析,則分別折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全面深入演變。
美西方正在以「去風險」為名,行「去中國」之實。4月27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時承認,「如何在不脫鈎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風險?這方面沒有明確的數學公式。」7月12日,在北約的一個論壇上,冰島外交部長吉爾法多蒂爾質問:「我們談論中國,我們談論我們對他們的依賴程度,我們談論(對華)『去風險』。但是說實話,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一個,我真的不清楚『去風險』到底意味着什麼。因為我們自己都沒有真正明確,我們說的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全球經濟就是這樣正在被美國和西方其他幾個國家稀里糊塗地引入前所未見的分裂。
由於上世紀最後30年史無前例的全球化造成中國與美西方在經貿領域高度嚙合,如馬斯克所比喻,中美經濟已是「連體兒」,美國帶頭與中國經濟分離,對中國經濟和美國以及西方經濟都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加之美西方為抑制高通脹的貨幣政策正在壓抑經濟增長。所以,業已反映在中國外貿上的全球性經濟困難,將在2023年下半年愈益惡化。
新加坡基金華瑞資本不惜承受巨額損失而終止與長實的交易,同該公司的經營管理相關,也在一定程度上與全球經濟下行和金融市場動蕩有關。
香港是小而高度開放的經濟體,較之國家主體可謂毫無應對全球經濟衝擊的能力。同新加坡比,香港應當持同等的危機意識。
厄爾尼諾現象嚴重影響世界經濟
2023年全球經濟新增另一重困難,那就是「厄爾尼諾現象」。7月4日,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網站發布聲明稱,厄爾尼諾現象7年來首次在熱帶太平洋出現。據WMO預測,厄爾尼諾現象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高達90%。預計至少為中等強度。
厄爾尼諾現象平均相隔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而且嚴重影響世界經濟。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將對農業生產和礦業開採造成不良影響,進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使不少國家包括美歐發達國家業已高企的通脹如「火上澆油」。根據彭博經濟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的數據,以往的厄爾尼諾現象,使能源以外的商品價格上漲3.9個百分點,使油價上漲3.5個百分點,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控制需求。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供應,各國政府需要實施全面政策措施,並且加強國際經濟政策協同來應對經濟下行通脹高企。但是,美西方執意與中國經濟分離,削弱人類共同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將加重全球經濟困難。
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務必清醒估計全球經濟困難將帶給香港經濟的惡劣後果,並勇敢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