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居住愈趨困難,近半租客棲於難以負擔的居所,逾三分之一更指曾經欠租或出現交租困難;YouGov剛公布的民調顯示,民意在歸咎於高通脹的同時,在政策思維上亦見轉變。
民調於5月下旬進行,高達76%受訪者認為,建築材料成本是推高居住成本的頭號原因,其次有74%認為是利率,兩者均為高通脹下的產物。高樓價亦助長了仇商情緒,74%受訪者指,發展商利潤最大化是背後元兇,也有68%怪罪於大型房產投資者搶房。另外,住屋供應數量、收入不均、勞工成本、政府監管、稅務政策等,皆被視為推高了樓價。至於需求側方面,即內部遷移、人口增長,以至投機因素等,排名則相對較後。
美國人對NIMBY(not in my back-yard)即「別在我後園動土」的反建屋態度也見變化,以至相對地支持YIMBY(yes in my back-yard)即「可在我後園動土」的居然佔了大多數。民調反映,表示很贊同NIMBY的比率只有11%,連同頗贊同的亦僅45%。有鑒於支持與反對未必「非黑即白」,故民調進一步追問受訪者對YIMBY的看法, 結果發現贊同率竟高達6 9 % , 較反對NIMBY的還要多。
可見,在居住難的大前提下,美國人縱然變得民粹,但同時亦實事求是。美國如是,對香港又有否啟示?
頂圖:美國國會大廈外租客集會示威抗議。新華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