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在今年3月21日至4月30日訪問293名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家長,37%受訪者指子女最近一次驗眼有近視,初小平均近視為170度,6%達到425度或以上、高小平均近視為200度,4%達到425度或以上。會方建議家長、學童和眼科視光師三方合作,及早控制近視,避免出現深近視,減低視網膜脫落風險。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成員李一婷稱,近視兩大因素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假如父母都有近視,子女有近視比率近八成。其中一名家長有近視,子女有近視比率近六成,如果兩者都沒有近視,子女有近視比率近五成,而長時間看近物都會令近視情況出現。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外務秘書蕭志忠表示,只有69%受訪家長除政府母嬰健康院或學童保健視力檢查外,曾帶子女驗眼,而203名曾驗眼子女中有48%首次驗眼時出現近視,平均近視度數為165度,兩成學童更達到275度以上。其餘沒有帶子女驗眼家長中,72%是因為子女無投訴看不清楚,36%相信母嬰健康院或學童保健視力檢查已經足夠。
此外95%受訪家長子女最近3個月有進行戶外活動,當中學校體育課平均每星期1.9小時,家長自行安排戶外活動為3.4小時,每星期合共有5.3小時戶外活動,平均每日只有45分鐘。小學學童平日平均每日使用4.2小時電子產品,假日平均每日使用4.9小時電子產品,故每日平均使用4.4小時電子產品。
調查還發現34%受訪家長知道深近視(500度以上)會增加視網膜脫落風險,只有11%受訪者正確分辨深近視眼疾風險,會引致青光眼、視網膜脫落、黃斑病變和白內障,24%受訪者同意子女如有深近視,戴隱形眼鏡或長大後做激光手術便可。另外有36%受訪家長有採取眼科專業人士處方的近視控制方法,包括戴近視控制眼鏡、使用阿托品眼藥水、戴OK鏡和戴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郭偉華提到,衛生署已列明母嬰健康院提供的「學前兒童視力普查」即使檢查視力合格,並不能排除遠視、近視和散光等情況,而「學童保健」只屬「篩查」檢測,未能及早發現其他眼睛健康問題如眼壓過高等。
郭偉華續指,統計處數據顯示2022年底本港初小學童(6至8歲)有160600人,推算有59422人17歲時有深近視(600度或以上),當中3.2%即1902人有機會出現視網膜脫落。
郭偉華重申,激光矯視手術只能減少近視度數,但近視令眼球拉長、視網膜變薄,手術無法改變眼球長度和令變薄視網膜增厚,無助減低視網膜脫落風臉。由於眼球一旦拉長、視網膜變薄無法逆轉,故及早介入控制近視,效果愈理想。
郭偉華還引述研究顯示,每增加1小時日間戶外活動時間,可減低近視風險近0.87倍。家長可共同制訂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利用軟件監察和以身作則,減少使用電子產品。至於新加坡在2004年有37.7%小學學童有近視,實行「國家預防近視計劃」後,2017年降至29.3%。小學學童深近視比率則由2.3%降至1.4%,故他期望特區政府仿傚新加坡,為所有近視快速加深學童提供個人化近視控制服務,同時及早在基層醫療藍圖制定兒童近視控制政策,並資助全港學童自3歲起每年接受「綜合眼科視光檢查」,由同一名視光師長期跟進兒童視力發展。
頂圖圖說:圖為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外務秘書蕭志忠、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郭偉華和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成員李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