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 | 趙汀陽:尋找跨文明對話的相聚點

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 | 趙汀陽:尋找跨文明對話的相聚點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6-08 13:36:04 來源:深圳特區報

 6月7日下午,在202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汀陽以《文明對話的路徑和跨文明條件》為題作現場發言,他提出了一個關於文明對話的命題——跨文明狀態下,如何實現不同文明之間的互相理解?

 在文明發生衝突的地方就需要對話,對話是文明的「邊疆問題」

 文明的創造性發展,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總有一些「突然的飛躍」。在趙汀陽看來,雅斯貝爾斯提出的「軸心時代」理論,有不成熟之處。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和埃及文明,在時間和技術上都要早於和優於「軸心時代」。中國的商周時期也早於「軸心時代」。趙汀陽認為,文明發展的秘密,似乎在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天道有一個存在論的原則,就是「共在先於存在」。也就是說,共在是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表現在文明裏面,這個天道就表現為跨文明的狀態。

 趙汀陽講到,人類的文明早期自然而然形成了跨文明狀態,那個時候文明有着多地本源,也有自由的交流,所以早期文明發展的狀態是很健康的。但是後來各種文明有了自己的傳統,形成了文化的邊界,慢慢產生了文明的競爭乃至文明的衝突,而在文明發生衝突的地方就需要對話,對話是文明的「邊疆問題」。

 「如何形成有效對話確實是一個難題。」趙汀陽提到,哈貝馬斯曾經提出過一個「理想的」對話模型,他希望以交往理性來解決對話的困難。他假定,如果對話的雙方能夠達成互相的理解,那麼就應該有達成一致的能力。但是,這種交往理性只能夠解決思想上的分歧,卻無法化解心靈的隔閡。因為「互相理解」只是「一致同意」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它的充分條件,「互相理解」是不能夠確保「一致同意」的。「我們有時候會發現雙方互相理解了對方的情況和要求,但是堅決不能同意對方的主張,這是很常見的。可見,在『互相理解』和『一致同意』之間漏掉了一個關鍵的環節,我認為叫做『互相接受』,『互相接受』是一個不能省略的條件,而且是『一致同意』的充分條件。」 趙汀陽說。

 趙汀陽指出,成功的對話應該是這樣的一個步驟:互相理解—互相接受—一致同意。「互相理解」這個條件更加困難,因為它落在理性之外,它是心靈之間的關係,而心的和解才是化敵為友唯一的解法。所以如果不能形成「互相接受」,無論多麼充分的理性對話,都是徒勞的。

 「互相接受」的最大難點是價值排序的分歧

 趙汀陽認為,「互相接受」的最大難點,是價值排序的分歧。什麼叫價值排序?各種文明在價值的內容上其實都有着相似的選項,所謂人同此心,但是在這些價值選項的排序上卻各有偏好,這就是所謂其心必異。假定所有人都承認有三種普遍的價值叫做ABC,分別代表公正、自由和平等。那麼它就有幾種組合:按照BCA排序(自由、平等、公正)就是自由主義,按照CBA排序就是平等主義,如果是按ABC排序就是保守主義。

 「當然如果是我們中國的價值觀,可能會添加一個和諧之類的放在最前面,那就又完全不一樣。所以,即使項目相同,不同的排序,也會使價值觀南轅北轍,甚至不共戴天。」趙汀陽說,這種現象其實就像碳元素,因為分子排列不同而變成了鑽石和石墨。所以,價值排序這個問題說明,我們有時候經常說到的「在很多事情上有的共識」,其實距離「達成一致同意」還有萬里之遙。

 將「孔子改善」應用於文明是超越文明衝突的方法論

 那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趙汀陽認為,托馬斯·謝林提出的相聚點理論是有幫助的。相聚點就是不約而同的匯合點,它通常是基於同文化的默契。可是不同文明之間缺乏這種現成的相聚點,那怎麼辦呢?這就需要我們去創建本來沒有的相聚點,所以這是一個挑戰性的難題。

 「我的一個想法是如果說我們能夠實現『孔子改善』,就非常有可能生成最多的相聚點,達到文明的共同升級。」「孔子改善」是趙汀陽根據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原則演化出來的概念,它意味着一種非排他的改善。可以這樣定義:如果一個人獲得改善,當且僅當,所有人同時獲得改善。或者說,如果某一個人獲得一個帕累托改善,當且僅當每一個人同時都獲得一個帕累托改善。趙汀陽認為,「孔子改善」明顯優於現在普遍使用的帕累托改善,很可能是一個最優的改善。

 在趙汀陽看來,如果把「孔子改善」應用於文明之間的關係,就能夠產生文明之間的互相改善,而這正是超越文明衝突的方法論。文明對話的最高目標或者說最優目標,就是要在文明上實現「孔子改善」,最終形成文明的「跨主體性」。

 「跨主體性」的這種生成方式,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跨文明的乘法,而不是加法。「我們過去以為,兩個文明的交流就是A+B,但其實加法是很沒有效率的,它只是增加了一點東西,而乘法才有更高的效率,它能夠產生創造性的增量。」趙汀陽舉了一個成功實現跨文明乘法的例子。他講到,青銅冶煉技術最早不是出現在中國,而是產生在中東,但中東的青銅器做得很小,也很粗糙,青銅技術傳入中國後我們的祖先將其進行了改良和升級,製造出了體型非常大、非常精美的青銅器,所以當時就是產生了跨文明的乘法的實踐。

 「所以,我想今天我們也許可以發展一種方法來具體實現這種跨文明乘法,就是說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新百科全書』,來建構跨文明的維度。」趙汀陽說,「『新百科全書』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實體。在這個概念里,所有的知識體系都有在場的合法性,每一種知識體系都是其他知識體系的參照系。全方位互為參照系的『新百科全書』,將為任何一種知識體系提供最豐富的可能世界。」趙汀陽指出,「百科全書」概念是法國18世紀百科全書派提出來的,當時的狄德羅與達朗貝主編的《百科全書》,其實本質上也是一個知識的概念,而不僅是一套書。不過當時的「百科全書」概念局限於歐洲牛頓時代的知識,在今天是遠遠不夠用的。

 趙汀陽認為,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新百科全書」的概念,能夠容納所有知識體系的「複數真理」的一個概念。「我相信這個概念是非常有利於創建跨文明的相聚點的。」趙汀陽說,「因為它首先假設了所有文明的知識體系都是互相的參照系,這是一個起點,然後最重要的一步是我們需要找到相聚點。這個時候的難題是什麼?各個文明的價值觀是不一致的,所以想在價值觀上找相聚點就比較難,那麼我們可以換一種方法,從人類每一種文明,每一個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作為相聚點的出發點。因為問題總是共同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大家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是相似的,共同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出發點和相聚點。所以如果各種文明的知識和思想都能夠以這些共同的問題作為連接點和匯合點,聯合起來就能夠形成網絡式的無限文本,就能夠建立一個共享的非排他的知識世界,或者說是一個知識論意義上的天下。」

 人工智能的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一切都會發生巨變,我們將要面對的問題,也會更新換代。趙汀陽表示,在這個意義上,文明的基本性質發生了變化,文明過去是以傳統為依據來發展,而接下來的文明必須以未來性為引導,也就是說文明將不得不以未來引導傳統,而不是由傳統推定未來。「以後我們的問題結構會由『來龍去脈』轉變為『去脈來龍』,沒有『去脈』,『來龍』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只有以未來的問題為出發點,才能夠更好地重構傳統的意義。」

 精彩觀點

 人類文明早期自然而然形成了跨文明狀態,但是後來各種文明有了自己的傳統,形成了文化的邊界,慢慢產生了文明的競爭乃至文明的衝突,而在文明發生衝突的地方就需要對話,對話是文明的「邊疆問題」。

 在「互相理解」和「一致同意」之間漏掉了一個關鍵的環節,我認為叫做「互相接受」,「互相接受」是一個不能省略的條件,而且是「一致同意」的充分條件。

 文明對話的最高目標或者說最優目標,就是要在文明上實現「孔子改善」,最終形成文明的「跨主體性」。

 各個文明的價值觀是不一致的,所以想在價值觀上找相聚點就比較難,那麼我們可以換一種方法,從人類每一種文明,每一個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出發尋找相聚點。

 以後我們的問題結構會由「來龍去脈」轉變為「去脈來龍」。只有以未來的問題為出發點,才能夠更好地重構傳統的意義。(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玥)

 頂圖: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汀陽圍繞百年大變局下文明對話的使命與意義發言。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責任編輯:楊穎婕 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 | 趙汀陽:尋找跨文明對話的相聚點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