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 | 王旭東:讓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有片 | 王旭東:讓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6-08 13:24:48 來源:深圳特區報

剪輯:香港商報編輯Sonia

 7日下午,在202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上,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以《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強國建設》為題作現場發言,從文化遺產的內容、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如何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探討文化遺產保護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重大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

 王旭東表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最近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王旭東指出,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它有三個重要部分:一是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的重要史跡等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全國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超過76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1處;二是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可移動文物。據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全國可移動文物登錄完成信息的共計2661萬件(套),其中珍貴文物共計385.6萬件(套);三是在建築式樣、分布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等。截至2021年,全國共公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37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587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900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目前我國共有十大門類的1557個項目(3610個子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國是世界遺產大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有世界遺產56項,位列世界第二位。自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有4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全面推進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

 王旭東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論述的指引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現了變革性的發展和突破性的進步。但是,文化遺產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我們必須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對複雜的保護形勢保持清醒認識。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導致古老建築、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屢遭破壞的問題,仍屢禁不止;過度開發利用文物的行為,仍時有發生;文物安全方面的法人違法、盜竊盜掘、火災事故三大風險,仍然形勢嚴峻。

 為此, 王旭東認為,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覺,全面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推進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

 王旭東說,文化遺產是凝聚民族認同、厚植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文物古蹟、歷史街區、傳統村落與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載體,無比珍貴。文化遺產作為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文化的見證,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在涵養文化情懷、增進愛國情感、強化民族認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難以代替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的真實寫照。從良渚到石峁,從故宮到莫高窟,從長城到大運河,遍布祖國大地的考古遺址、文物古蹟、古城古村,承載着中華文明的根和魂。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浩如煙海、蔚為大觀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的見證,也揭示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

 「文化遺產還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保護各民族創造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賡續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王旭東說,中國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大量珍貴文化遺產,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見證,也是當今人類文明交流的重要載體。保護文化遺產,既是保護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也有利於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文化遺產保護要充分相信依靠人民

 如何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王旭東的回答是,要加強對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

 王旭東表示,要深化對文化遺產的價值挖掘和闡述,通過多學科的融合研究,使文化遺產的普遍價值得到完整體現。通過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範,不斷揭示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懷,為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

 要提升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技術水平。在保護管理方面,要加強文化遺產法制建設,強化文物行政執法督察,堅決打擊法人違法,遏制大拆大建,守住文物安全底線。在保護技術方面,要充分運用新的科學理念及技術手段,加強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研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理論體系;注重運用當代數碼技術,對文化遺產進行信息採集、存儲、研究與保護、展示、傳播。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既要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體責任,還要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從而形成文化遺產全民參與,全民保護、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王旭東說,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牢固樹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責任重大的觀念,真正把堅定文化自信落到實處。同時,人民群眾既是文化遺產的創造者,也是文化遺產的保護者,要充分相信依靠人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保護工作,努力使文化遺產保護成為全民的普遍共識。 還要在城鄉社區推動以居民為主體,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實施歷史街區和傳統村落的保護整治,讓居民在胡同街巷過上現代生活,讓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中國豐富而廣闊的文化遺產,既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見證,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今天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既具有重要的中國意義,又具有獨特的世界意義,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人類文明交流有着重大的意義。」王旭東感慨地說,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我們在保護好文化遺產的同時,還要挖掘古老遺產的時代價值,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讓中華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精彩觀點

 文物古蹟、歷史街區、傳統村落與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載體,無比珍貴。

 要在城鄉社區推動以居民為主體,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實施歷史街區和傳統村落的保護整治,讓居民在胡同街巷過上現代生活,讓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我們在保護好文化遺產的同時,還要挖掘古老遺產的時代價值,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讓中華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麗萍)

 頂圖: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圖為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圍繞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髮言。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責任編輯:楊穎婕 有片 | 王旭東:讓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