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虛席以待 敬請對號入座

香港虛席以待 敬請對號入座

責任編輯:靜文 2023-05-15 09:33:34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在特區政府聚焦「搶人才」的政策中,除了新政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還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這些計劃,不但面向中高端人才,還兼顧了其他程度的就業人士,包括香港的外地應屆生或此前在香港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下面,記者就來為你梳理一下香港「搶人才」,搶的到底是哪些人?

 高才通:高薪!年輕!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有別於香港過往推出的人才入境計劃,「高才通」並不要求申請者事先在港找到工作。旨在吸引高學歷人才和高薪人才到香港探索機遇,對香港保持國際競爭力、發展新產業、尤其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介紹,「高才通」吸引的目標人才有3類:A類為申請前一年年收入達250萬港元或以上的人士;B類則是本科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累計至少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士;C類即申請前五年內,從全球百強大學本科畢業,但工作經驗少於三年的人士。

 其中,A、B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C類則設有上限,即每年10000人。通過「高才通」申請的人在香港居住7年後可申請永久身份證。值得一提的是,從全球百強大學來看,內地滿足該條件的高校有9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

 那麼如何申請「高才通」呢?只需符合上述3類條件的一個,就可直接通過線上遞交申請,隨後的付費、領取簽證等程式同樣可於線上進行,省時省力。

 「過去幾個月,人才用腳投了票。」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日前接受中新社採訪時透露,截至今年4月中,「高才通」收到約2.3萬個申請,當中近1.4萬已獲批,每日新增申請數穩定在約200個。「『高才通』來的大多數是年輕人。獲批者約五成年齡在30歲以下,約八成在40歲以下,正切合香港所需。」

 「不拘一格降人才」

 薪資、學歷不符合「高才通」條件怎麼辦?別擔心,總有一款人才計劃適合你。

 大家熟悉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已經取消了「年度配額」限制,為期兩年,並且優化審批程序,計劃不限行業,希望來港定居/工作的高技術人才或優才,可根據計劃所設「綜合計分制」和「成就計分制」等兩套計分制度的其中一套獲取分數,以獲得資格。前者評核年齡、學歷、工作經驗等範疇,後者評核其傑出成就,如國家/國際獎項得主等。申請人也可以直接通過網上申請,無須事先獲得香港僱主聘任。

 特區政府還針對「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進行優化。例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如果屬於「人才清單」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達200萬港元或以上,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包括資產管理合規專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財經專才、精算師、金融科技專才等,主要覆蓋金融、互聯網、法律等領域。

 而在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方面,特區政府放寬相關安排,於本港修讀大學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辦學機構全日制學士或以上學位,而獲得學位之非本地畢業生,如有意申請在港工作,應屆畢業生可以於在畢業日期(即畢業證書所載日期)起計的六個月內向入境處遞交在港就業申請,他們便可留港24個月;若在畢業日期六個月後,則需要在提出申請時先獲聘用。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留住人才,今年4月初香港《2023年印花稅(修訂)(第2號)條例草案》刊憲,以實施去年《施政報告》中宣布的招攬人才措施:以指定輸入人才計劃來港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如在去年10月19日或之後在港購置住宅物業,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稅。李家超早前接受媒體採訪解釋政策時說,「這個政策的確是人才政策,目的是希望所有人才來到香港後,知道香港等着他們成為一家人、一分子。所以我希望這個政策是讓人才知道,只要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你的待遇就是無差別的家人待遇。」

 有問題?港府積極解答

 這麼多人才計劃,看得眼花繚亂,有疑問一定是正常的。特區政府一早預料,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www.hkengage.gov.hk),以更積極進取招攬身處世界各地的人才,並提供政府設於各駐內地和海外辦事處的「招商引才專組」的聯絡資料讓他們更便捷取得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資訊和提交申請。

 用戶可通過「人才服務窗口」瀏覽各類實用資訊,包括香港的優勢和發展機遇、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詳情,以及在港「衣、食、住、行」的生活資訊。有意申請者可利用線上平台的人才入境計劃分類小工具,了解自己合資格的入境計劃,繼而可即時通過此平台連接入境事務處電子簽證平台在線上遞交申請;其後的付費及領取簽證等程序同樣可在線上進行,方便身在香港以外地方的人才。

 據了解,特區政府後續還將開通「人才支援網絡」有關服務,以及成立實體服務窗口等,為人才提供在港的定居、求職、子女就學等一站式服務,可以說是全力以赴。(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舒志勇)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虛席以待 敬請對號入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