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首季度「搶人才」成績單亮眼

首季度「搶人才」成績單亮眼

責任編輯:靜文 2023-05-15 09:27:29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勞動力與人才是一個城市發展必不可少的動力之源。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頒布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濃墨重彩地提出了「搶企業、搶人才」的政策,頒布了諸如「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設立人才服務窗口、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等一系列措施,希望在未來3年為香港招攬10.5萬的人才。

 自去年12月公布此項政策以來,首季度措施「落地」效果如何?

 6萬人申請 半數獲批

 在5月3日舉行的立法會會議中,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推出一系列措施4個多月來,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超過6萬份申請,已有超過3.3萬份獲批,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收到近2.5萬份申請,超過1.5萬人獲批。此外,孫玉菡還表示,勞福局已開通「香港人才服務窗口」網上平台,為有意來港人士提供一站式資訊及查詢服務。目前境外人才已可於平台探索本地職位空缺。勞福局亦正聯繫不同機構,構建人才支援網絡,預計於年中開通有關服務。

 對於這張「成績單」,來自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的理事兼政策研究中心副總監劉國熙先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期間,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向政府提交了「人才政策倡議」的建議書,其中包括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等14項建議最終被採納。談及提交建議書的初衷,劉國熙敘述道:「當時協會留意到有人才外流的苗頭和趨勢,而且是在疫情之前已經開始有了,我們覺得這是不大好的。我們覺得國家要佔領一個領先的地位,人才是不可少的,而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必須要肩負起為國家提供人才的重任。然而,過去幾年的施政報告或者相關政策並沒有一套完善的引進人才的體系。除了優才計劃之外,是沒有任何的政策去吸引國際的人才回來。不過,新加坡等其他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他們已經開始不停地在出台一些政策,去吸引一些人才來到他們那裏去幫助社會進行發展。我們就是看到這一點,才會提出有關搶人才的相關建議,希望幫助特區政府發揮它的優勢,促進香港社會的發展,以及大灣區的建設。」

 當記者提到「有觀點指出『搶人才』政策會影響本地勞動力市場、增加就業壓力」時,劉國熙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招攬人才不等於招攬人員,一字之差卻謬之千里。如果你是人才的話,其實你並不需要去擔心你的飯碗或者就業機被搶走。因為搶人才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香港的發展轉型,你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就要去找,而不是說每天在大灣區城市裏去你爭我搶。還有一點就是香港的經濟、產業結構很單一,長遠來講,招攬國際人才一定是利大於弊的。只有透過招攬人才,人才才能夠從國際流入香港,再從香港流進大灣區,而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些高端的人才留在香港,他們對於香港來說就是一個比較嶄新的發展動力。例如,企業來到香港,除了要在國際上招攬人才之外,在本地也會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對於本地人來說就是一個實現就業和向上游的機會。」

 95%來自內地 國際人才欠缺

 對於首季度「搶人才」政策的實施效果,他也給予了肯定。「首先我覺得必須要對特區政府在搶人才這方面的熱忱和決心表示讚許,因為和其他國家地區甚至是周邊深圳、東莞、上海等城市對比,香港過去是沒有任何吸引人才的措施,所以它是從0到1的突破,所以這方面我們一定要對特區政府予以充分的肯定。」接着他又表示,我們通過數據可以看到,雖然現在有超過1.5萬人獲批,但是它對就業不足率及失業率的影響其實並不大;這個計劃僅僅是踏出這一步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計劃實施到現在也到了需要檢討的地方,其中一點就是申請者的背景。

 「其實到2月份為止,計劃有八千多份申請,其中只有5%是來自於全球各個地區,95%是來自內地的,這個本身就是違背吸引人才政策的初衷。為什麼這麼說呢?香港吸引人才的對象應該要面向國際的,因為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它的法治、營商環境等有獨特的優勢,本身就存在着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談及計劃需要優化的地方,劉國熙表示,其實有三類人是香港現在最需要吸引的首要對象,第一類是常年在海外工作的華人,他們有科研類的高端人才;第二類就是在海外讀書後就留在海外的華人學生;第三類是比較貼近西方生活文化的西方人才。因為香港的生活條件、社會環境現在跟西方都比較像,所以更容易獲得國際人才的接受。

 關於實際效果,劉國熙還提出了一個有待加強的地方——目前香港還沒有做到構建一個和大灣區其他的城市做到人才流動的生態圈。「因為我們認為最理想的一個效果一定是香港從國際上幫助國家去招攬國際人才來港,在香港扎根、生活。然後他們又見到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就從香港輻射到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促進整個大灣區的發展,甚至之後促進整個國家的發展。在這一點上,我們目前還沒見到特區政府有比較亮眼或者積極的成績。因此,我覺得這也是之後需要去加強的。(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韓琪)

責任編輯:靜文 首季度「搶人才」成績單亮眼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