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帶水,深港同心。深圳河讓深港兩座城市的命運交織在一起。12月16日,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四十周年活動分別在深港兩地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深圳市副市長張華出席活動並致辭。從1982年開啟談判開始,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已然走過四十個春秋。在這四十年的歷程中,「生態優先」的理念貫穿工程始終。昔日的深圳河水患橫生、污染嚴重,經過深港多年來的攜手治理,今日的深圳河已變身成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河流。
歷史上的深圳河洪澇成災 深港自80年代始攜手治河
深圳河(深圳市水務局供圖)
深圳河,古稱「羅溪」。明朝中後期,深圳河有了官方稱謂「滘水」。鴉片戰爭之前,香港和深圳一直隸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政令一統。1898年,英國和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河成為深港之間的界河,深圳河的名字第一次出現。
深圳河發源於梧桐山牛尾嶺,全長37公里,溝通匯聚着深圳、香港兩地8條支流,自東北向西南匯入深圳灣。由於河床狹窄、河道蜿蜒,加上海潮影響,洪水宣洩不暢,歷史上深圳河兩岸經常洪澇成災。治理深圳河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成為深港雙方政府的共識。
《深圳河朝霞》 作者:張嘉愷
1982年4月,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工程談判正式啟動,雙方克服體制機制、技術規範的難題,開創不同制度、不同法律觀念的兩個地方政府聯合治理界河的先例。1985年3月基本確定治河方案,分期逐步推進深圳河治理工程。工程根據不同河段的特徵,主要採取了拓寬挖深、裁彎取直、橋樑與河堤重建、生態治理、滯洪削峰等措施。採用國際工程招標方式,引入國內外一流團隊,於1995年5月19日,深圳河一期工程正式動工,至2017年7月2日第四期工程完工,治河長度約18公里,完成投資約20億元。工程建設過程中,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將生態理念、環境評估及監察、生境恢復貫穿治河始終,治理後的深圳河河道寬闊順直,堤岸連綿整齊,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經受住了多次超強暴雨和颱風的考驗,大大降低了洪澇災害對沿岸影響。「十三五」期間,深圳河幹流水質達到自1982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四十載風雨同舟 成深港合作典範
甯漢豪表示,深港雙方在多年來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共四期的治河工程,解決了深港兩岸的水淹問題,讓深港居民安居樂業。當前,香港正全面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深港由西至東興建了多個陸路口岸和與其相連的交通基礎設施,使兩地能跨越「兩灣一河」, 即深圳灣、大鵬灣、深圳河相互連接,促成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可以預見,未來的深圳河兩岸,必有一番美好新景象。
白鷺翱翔的深圳河(深圳市水務局供圖)
張華表示,四十載風雨同舟,深港雙方精誠合作,攜手共進,共同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特色鮮明的合作模式和運行機制,圍繞深圳河治理開展了防洪排澇、水環境改善、生態保育、科技合作等多個領域的的探討與合作,結下了深港共榮的深厚情誼。站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及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40周年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希望深港雙方緊密、高效合作,創新合作方向,提升合作層次,共同將深圳河打造成生機盎然、展示城市發展魅力的「都市陽台」,共同譜寫深港合作的新篇章。
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四十年曆程中,「生態優先」的理念貫穿工程始終。如今的深圳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白鷺翱翔。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要節點,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偉藍圖正在徐徐展開,深圳河也將扮演新的角色,承擔更大使命。(記者 余麗齡 蔡易成)
頂圖: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四十周年活動(深圳市水務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