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當地時間12月11日,COP15第七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以下簡稱「城市峰會」)召開。本次峰會以「深化地方生物多樣性行動」為主題,圍繞影響、參與和行動三個環節(分論壇)展開。來自全球數百個知名城市和省(州)的領導和締約方、國際組織高級別代表等受邀參會交流。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峰會並致辭。黃部長分享了中國的理念和方案,並以深圳等城市為例介紹了中國致力於打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友好城市的相關做法:中國的深圳市,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將上世紀深圳灣填海留下的灘涂,建設成為大都市內的濱海紅樹林濕地,吸引了100多種珍稀鳥類在此棲息,為城市保留了集濕地體驗、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寶貴生態空間。
據了解,深圳建市以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高強度地實現了快速城市化,由一個僅31萬人的邊陲小縣迅速發展為一個實際人口超過2000萬、GDP超過3萬億元的超大型城市。面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空間資源趨緊、環境污染和人口壓力等問題,深圳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
深圳生境多元,山水林田湖草海要素齊全,生態系統類型多樣,保有了豐富且典型的區域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既有森林草地河流湖庫,又有濱海岩岸沙灘和灘涂濕地,表現出南亞熱帶區域南緣的植被特點。來自城市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為支撐深圳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物種多樣性方面,深圳市記錄維管植物2086種,記錄本土陸域野生脊椎動物58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3種。儘管深圳陸域面積不足2000平方公里,但全市鳥類種類總數約佔全國的1/4,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着「深圳力量」。遺傳多樣性方面,深圳野生生物資源較為豐富,其中蘊藏了多樣珍貴的遺傳基因。有黃樟、浙江潤楠等資源植物1500餘種,松葉蕨、黑桫欏等野生古孑遺植物54種,短肢角蟾、深圳後棱蛇等特有物種39種,深圳巨腹蟹、深圳香莢蘭等以深圳地名命名的野生動植物有20多種。此外,隨着多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帶來的環境質量提升,一些曾經「消失」的野生動植物重新回歸,如水蕨、唐魚、豹貓、歐亞水獺等。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於2022年11月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召開,「地球之腎」濕地不僅迎來新的保護發展契機,「深圳」也以嶄新的城市「生態名片」一次次閃亮全球視野。在大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宣布要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北京時間11月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通過決議,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地深圳,這也是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和深圳華僑城濕地獲國際濕地中心授予全球首批「濕地教育中心星級獎」。
頂圖:黃潤秋部長在城市峰會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