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終於面世。專家認為,總體方案明確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功能定位,使澳門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總體方案中不乏探索與創新,其成果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樣本,這對粵港澳三地都大有裨益。
琴澳要素流動極大促進
5日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該方案極大地促進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澳門之間的要素流動。比如,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其內涵就在於擴大了橫琴和澳門之間要素流動的通道。雖然橫琴到內地之間的一些要素仍是管制的,但這已經是在「一國兩制」前提下要素流動的極大進步,有些像以前深圳「關內」「關外」的概念。這有利於澳門在橫琴開展產業多元化的步伐。
實際上,建設橫琴一開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擴大澳門的發展空間來推動和助力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使澳門擺脫對博彩業的過度依賴。申明浩認為,方案就是明確了橫琴、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功能定位,對澳門經濟發展目標、社會發展目標都有了更高期待。今次方案明確提到,支持澳門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以及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這樣澳門作為一個自由港的地位才能夠紮實牢固,與葡語國家的合作可能會更有發展空間。
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亦表示,對於澳門來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對澳門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一個很好的助推作用。因為澳門本身的空間比較狹窄,產業也比較單一,合作區是把珠海和澳門組建了一個共同發展的空間,這相當於有了兩地更加融合的機制,有利於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粵澳行政邊界將被打破
今次總體方案還提出了許多關於基礎設施的內容。胡剛表示,澳門輕軌將延伸至合作區,與珠海城市軌道線網聯通,融入內地軌道交通網,填補了珠江口西岸交通比較薄弱的環節,交通網絡變得更加便捷,將進一步拉近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距離,把珠江西岸的經濟發展帶動起來,最終形成深圳—香港、廣州—佛山、珠海—澳門三個極點互相帶動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要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由粵澳雙方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在職權範圍內統籌決定合作區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要人事任免。申明浩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要打破各地的一些行政邊界,以期實現協同發展。此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現、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實際上是實現要素流動之後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協同發展的路徑,想要在傳統的體制、機制上取得一些突破。畢竟粵港澳三地規則有所不同,如果在粵澳之間的協商制度能夠有效實現,或許未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都可能會建立類似的機制。屆時,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全新示範。
香港人才企業亦將受惠
對於香港,申明浩指出,今次方案中提到了各種優惠政策,如企業按15%徵稅、吸引境內外人才集聚等,短期看香港的人才和企業也能從中受惠。長期看,如果方案的新探索可以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鋪開,那麼香港的發展空間也將得到拓展。
方案提出,創新跨境金融管理。加強合作區金融市場與澳門、香港離岸金融市場的聯動,探索構建電子圍網系統,推動合作區金融市場率先高度開放。按照國家統籌規劃、服務實體、風險可控、分步推進原則,在合作區內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這對於近在咫尺的世界級金融中心香港無疑亦是重大利好。(記者伍敬斌、朱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