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6

香港內地樓市兩重天

2014-08-18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香港樓市在經過幾個月短暫的微跌及調整之后,近來又重拾升軌,逢每周五發布一次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表明,香港的樓市的確再次出現了上漲的趨勢。而這一局面也得到港府的確認,日前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警示,香港的細價樓(即單位面積小總價相對較少的樓盤)正呈現熾熱迹象。之前港府曾明確表示,不會撤銷旨在打擊樓市炒買炒賣活動的「雙辣招」措施:2012年10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調控樓市的「雙辣招」措施:即自2012年10月27日起,延長額外印花稅(SSD)適用期由兩年至三年及增加有關稅率,又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買家新推買家印花稅(BSD)。

  內地三線樓市滯銷

  另一邊廂,近幾個月來,內地樓市卻風聲鶴唳,尤其二、三線城市樓價跌聲不斷,一些地方的地方開發商因為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有的破產,有的賣盤,甚至還有因無路可走者一跑了之。在市場買漲不買跌心理的促動之下,內地二三線城市的樓市呈現滯銷狀態,尽管樓價已經下跌不少,但買家卻寥寥無幾,甚至難見問津者身影。為了應對樓市的不景氣,內地許多二三線城市政府紛紛為「限購」解綁,甚至出台鼓勵買樓的優惠政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世錦更直指,內地房地產是今明兩年最突出的不確定因素,他預計房地產需求峰值期已經出現,幾年以后房地產投資要增長5%困難相當之大,內地樓市已經出現歷史性拐點。

  香港與內地樓市為何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反差?根本原因在於兩地支撐與推動樓市走向的市場力量有顯著差別。就香港而言,近年來供應市場的樓盤十分有限,香港樓市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更為要害的是,在可預期的未來,市場需求始終大於供給,根據港府透露出來的資訊,從長遠看,香港的住宅土地總供應不到400公頃,也就是說,香港樓市的土地供應是一個硬約束。從需求方面來看,近十年來,香港新增人口每年接近十萬人,更為嚴重的是,中國內地新成長起來的一批富裕人士紛紛到香港置業投資,香港豪宅成交量的逾三成為內地買家,加之2008年以來,歐美實施系列QE措施,國際熱錢涌入香港,大量資金追逐香港樓市,據悉,近來香港樓市再次上漲,主因乃國際熱錢所推動。總之,由於供應嚴重不足,而且將來無法大量增加供應,因而香港樓市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易升難跌的怪圈。

  香港樓市易升難跌

  反觀內地樓市則與香港情况有很大不同。近十年來,內地樓市出現持續上漲的動力有三:一是內地居民因收入提高而對樓市產生改善性需求;二是內地的各種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三是內地貨幣超常規發行及超寬松的貨幣政策成為推動樓市的重要力量。譬如,2009年內地樓市在短期內出現由跌轉升的格局,根本原因在於國家出台的「四萬億」刺激經濟的資金及各地方的配套資金相當一部分進入了樓市,刺激了樓市泡沫的形成;而根據渣打銀行2012年的報告,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的2009至2011年間,全球新增的M2中,中國內地貢獻了48%;在2011年貢獻率更是達到52%。2013年4月12日內地的M2總量已經突破100萬億,這樣的貨幣供應增長規模和態勢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史上十分罕見,由於貨幣發行已經大大超過了國民經濟增長的需要,而多餘的貨幣相當一部分流入了房地產市場,成為推動內地樓市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

  顯然,內地依靠金融泡沫推動樓市的做法是不能持久的。事實上,內地樓市已經亂象叢生,客觀上向政府發出了警訊:貨幣政策必須回歸常態,貨幣發行必須回到正軌。在這種背景下,內地樓市出現回調是必然結果,也是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將內地樓市的不健康泡沫擠出去,才能將樓市風險化解於無形之中,才能令中國經濟最終避免樓市震蕩的傷害。

  顏安生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