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三門仔遊夜龍 弘揚非遺

三門仔遊夜龍 弘揚非遺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6-21 09:22:3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漆黑中燈籠亮着,石氏族人拿起木槳奮力扒動龍舟,半夜穿梭吐露港海域,這項於端午進行的「遊夜龍」活動,雖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但實際看過的市民少之又少。石氏族人希望未來能與外間團體合作,取得資助後合力推廣,讓市民認識遊夜龍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令這項傳統文化可傳承下去。 

 遊夜龍在非遺清單內屬「社會實踐、儀式、節日活動」類別,項目解說指大埔石氏家族及大埔鍾氏穎川堂成員於每年農曆五月初四日晚上,以及初五日清早舉辦遊夜龍活動,以祈求水陸平安。

image.png

 石氏威武堂人員扒夜龍前大合照。

 相傳紀念救駕事跡

 至於其來由,清單簡介資料說,相傳宋帝昺在南宋末年逃難至惠東一帶時,曾不慎墮海,幸得石氏、鍾氏、徐氏和李氏等七個不同姓氏的人士拯救。其後宋室滅亡,石氏、鍾氏、徐氏和李氏等為紀念宋帝昺及救駕事跡,舉行端午遊夜龍活動。二次大戰後,七姓中部分後人移居大埔元洲仔,將端午遊夜龍習俗帶到香港。據悉早年元洲仔遊夜龍是由石、鍾、徐、李四姓氏籌辦。自1970年代元洲仔村遭清拆後,徐氏不再舉行遊夜龍;李氏返回惠東進行;石氏和鍾氏則改為在大埔三門仔繼續舉辦遊夜龍活動,各供奉宋帝神像。

image.png

 宋帝昺神像安坐龍舟中央遊吐露港,石氏族人沿途化寶。 記者 鄭玉君攝

 記者在剛過去的端午,看石氏威武堂扒夜龍,出發點在三門仔堤壩對出的魚排。石氏宗親會主席石偉民說,今年扒夜龍除了鍾石二姓,幾十年沒有在港扒夜龍的李氏隴西堂崔護重來,同樣在三門仔出發。早在初年扒夜龍,四個姓氏的制服各有代表顏色,石氏為紅色、鍾氏為黃色、李氏為綠色、徐氏為藍色。問道為何要在晚上扒龍舟,石偉民說據族中前人所言,除了紀念性質,晚上扒也可嚇退魚蝦蟹不要吃宋帝昺等人屍首。

image.png

 石氏扒夜龍期間,與鍾氏夜龍打個照面。文錦豪提供圖片

 船邊布置猶如皇帝出巡

 6月9日晚上7時10分,石偉民與今年的正副頭人(扒夜龍活動事務負責人),已跪在安放了一大一小的宋帝昺神像的神龕前,進行問杯儀式。首先杯卜下年的頭人,參與問杯的74名男丁姓名已寫在紅紙上,大約用了20分鐘完成,以最多勝杯者的三人勝任。再拜神後續問扒夜龍採青地點及出發時間,結果前者是雞井(擲杯四勝一寶),後者是0時45分(一勝一寶)。

image.png

 石偉民凝神貫注杯卜下年負責扒夜龍事務的正副頭人。

 今次扒夜龍的族人有22人,到6月10日(農曆五月初五)的0時45分,身穿紅色制服的他們準點由魚排下龍舟,同時較小的宋帝昺神像亦從神龕奉移至龍舟中央。而一早已布置好的龍舟頂部布滿旗幟,如「宋朝國皇」旗、令旗、清道旗、石氏旗,亦有羅傘、幡及兩盞寫有「宋朝國王、千子、萬孫」字眼的大燈籠,船邊亦有些小燈籠,規格如皇帝出巡。

 大夥兒揮槳扒向吐露港海域,到劏雞井採青,將一紮象徵長壽的榕樹葉放在龍口中,跟着龍舟先後到達大埔墟天后宮和元洲仔大王爺廟對出的海面,坐於中央者捧着神像遙拜,他們亦有沿途化寶,之後扒回三門仔魚排,其間遠處黑夜見李氏夜龍身影,也與鍾氏夜龍打個照面。龍舟抵魚排時為凌晨2時20分,扒夜龍時間逾一個半小時。上魚排前,族人將船艙一些「龍蛋」即桃及李子拋給岸上眾人,據知吃後可保平安。神像同時奉回神龕。

image.png

 三門仔魚排置放神龕(宋帝昺神像)。

 冀與文化機構合作

 今次觀摩扒夜龍除記者外,也有文化團體及風俗愛好者,為數約十人。石偉民表示,以往亦間中有人來看,如香港歷史博物館人員,他說曾送過歷史最少60年、用竹篾做的三角帽給博物館。而剩下歷史較短的三角帽已全毀爛,所以今年扒夜龍沒有一個人戴上。他說傳統文化是要傳承的,族中年輕一輩較少人有興趣,但相信他們隨着年紀漸長會成為參與的一分子。石偉民續說,市民對扒夜龍所知甚少,迄今他們亦從未辦過導賞團,很希望未來有機會跟文化機構合作,申請一些資助,讓市民可在端午前夜晚來看,了解扒夜龍的歷史和文化。(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頂圖:遠眺燈火闌珊,近觀 「夜龍」 旗幟飄揚。

責任編輯:趙桐曲 三門仔遊夜龍 弘揚非遺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