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自家枕頭糉 保存客家味

自家枕頭糉 保存客家味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6-12 10:21:5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新界東北一些荒廢村落,在政府、一些社會組織及熱心人士支持下,走上復興之路,這種復興是全方位的,包括重燃散失已久的客家文化。在這個端午節,榕樹凹及梅子林的村民都對「枕頭」戀戀不捨,這個是非一般的枕頭,它實是形似枕頭有四個角的客家糉,「枕頭糉」主要有兩種,花生糉及灰水糉,村民吃着自家製成品時,恍惚回到童年在家鄉吃糉過端午的時光。

x01061203.jpg

花生糉餡料由三樣材料混成,包括花生、白乾蔥頭及蝦米。

榕樹凹村邀專家教包糉

荒廢多年的榕樹凹村,爐灶早已毀爛,亦沒有電,村民近年搞活動都是大費周章,從沙頭角碼頭運物資到村,即管如此,已在廢村炆過好幾回豬肉,但糉子就沒有做過。村長溫華聰說,很多懂做糉的早一輩村民已移民英國,有些則已仙遊,在港的村民都不懂做,所以今個端午,請來水坑的做糉專家何春喜教他們製作客家花生糉,村民打好根基後,明年端午可回榕樹凹村與一些學生或團隊合作做糉,承傳客家文化。

x01061201.jpg

大家分享形狀似枕頭的花生糉。

說來何春喜的實力真的很強,她9歲時全家人從深圳鹽田搬往沙頭角新村,從小就看太嫲包糉並學懂,嫁往鄰村担水坑後間中做,退休後做得最多。2012年當沙頭角村落解禁後,她就在水坑擺攤賣糉,先幾年還有做糉交給人售賣。

至於花生糉為何會成為客家人的傳統糉,據一些客家人及來自網上的資料,明朝前落籍香港者視為原居民,早已開墾大部分的平原沃地,清代入遷之客族轉往山區開墾,山地和沙地適合花生生長,客家人在山邊種花生,就地取材,就拿來做糉。

x01061204.jpg

▲榕樹凹村民學習製作客家花生糉,左一為導師何春喜,左三為村長溫華聰。記者 鄭玉君攝

x01061202.jpg

村民與義工在社區廚房齊心協力製作糉子。 曾玉安提供圖片

製作步驟繁多時間長

今次做花生糉的地方在一村民家。由於做糉時間非常長,單是做餡料已要幾小時,何春喜已預先做好餡料。她說,花生糉餡料由三種材料混成,包括花生、白蔥頭及蝦米。花生原粒用鹽炒最少半小時,這時會有些少油分呈潤澤狀態,跟住篩走鹽分及去衣,之後攪碎。白蔥頭及蝦米分別攪碎,先炒蔥頭至乾身,再落蝦米炒香,熄火後加入花生攪勻,攤涼後捏成小橢圓長條。

x01061205.jpg

▲梅子林故事館有爐灶可柴火烚灰水糉。

十斤糯米大約浸泡一個多小時可以用來包糉,未包前加些油及鹽。幾名村民都沒有包糉經驗,「枕頭糉」質素參差,有些不夠飽滿,像睡了十多年的枕頭塌了一部分,有些則四角高低不平均,不過整體而言都呈枕頭形狀。大家最後包了73隻糉,煮烚四小時後開一些來吃,味道清香,食味不俗。

梅子林村在活化村落方面,成績明顯比榕樹凹村好,起碼已有水電,也有一間故事館,一些老屋正在復修。今次做糉的地方就在故事館及社區廚房,日子是6月1日星期六。這天因掛起三號風球,由馬料水前往荔枝窩的船隻在早上宣布停航,原本觀摩活動的記者未能前往。而早已有禁區紙的村民及義工則順利從沙頭角租船往荔枝窩,再步行半小時到梅子林。

x01061207.jpg

糯米浸泡灰水最少四小時才可以包紮。

梅子林村主力做灰水糉

村長曾玉安表示,這天做糉很熱鬧,除了五名村民,其餘十多名義工大多是年輕人,他們都是首次在村參與糉子製作。梅子林村疫情前就開始做客家花生糉,五年來做過兩三次,今年想懷舊些,主力做灰水糉。該村做灰水糉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村中未聞此糉之香已有四十多年。

做灰水糉的過程很花時間,箇中原因是製作灰水需時。曾玉安說,小時村落戶戶都做客家糉包括灰水糉。做灰水首先要斬柴,找一些鹼性植物如山稔、番石榴等,將枝葉斬下燒成灰,之後找一種叫水翁(又稱水榕)的樹,將其枝葉煲水,水會成黃色,跟着將灰倒落黃色水攪勻,用麵粉袋過濾出來的黃水就是灰水。買回來的糯米用灰水浸泡最少四小時,撈起後就可用糉葉及鹹水草(須預早浸、洗、烚)包紮。

x01061206.jpg

梅子林村闊別四十多年的灰水糉有點新意思,上方的加了蘇木,下方的加了南瓜條。

加入蘇木讓糉呈紫紅色

曾村長指製作灰水實在很花時間,一時間難成,所以這次做糉的灰水在深圳沙欄嚇購買,大約買了三升,將之浸泡六七斤糯米。而這次做糉為添好意頭,特別在糉中央部分加入小長方條形的蘇木,烚好後拔出木條,灰水糉中間部分呈現紫紅色,很漂亮,昔年外嫁客家女喜帶這糉回家拜年。此外,也搞新意思,加入南瓜條,竟有流心月餅效果,吃時甜而不膩。

十七八人大半天合力做出40隻灰水糉,另外也做了20隻花生糉,雖然數量不多,但客家手藝文化已植入他們的心田,下一個端午會繼續傳承。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責任編輯:呂馨 自家枕頭糉 保存客家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