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萬宜灣沙咀兩村誌慶搬村50年 盼政府批建丁屋改善居住環境

萬宜灣沙咀兩村誌慶搬村50年 盼政府批建丁屋改善居住環境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6-09 09:09:1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樓下閂水喉」這句一甲子前的喊話早成絕響。船灣淡水湖及萬宜水庫兩個水塘蓄存東江水,香港食水已供應充足,其中多條村落因興建水塘被迫搬村,而萬宜灣及沙咀兩村村民便因建萬宜水庫,於七十年代全數遷走,至今已有半世紀,為誌慶搬村五十周年,早前一連五天公演粵劇慶祝。不少村民數十年間已繁衍三代,後人增多下現今居住環境變得擠迫,但申建丁屋無一獲批,所以極希望政府關注問題,令村民在未來五十年仍有安樂窩。

十多名政鄉人士齊到賀

萬宜灣、沙咀兩村慶祝搬村五十周年,禮聘錦昇輝劇團於5月31日至6月4日在西貢墟天后廟廣場公演九齣粵劇。這個慶祝活動別具歷史意義,因為在1975年6月曾在同地點演粵劇慶祝搬村入伙。現在五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更豐富,多了誦經祈福(6月1日晚)、盆菜宴(6月2日中午)、歷史圖片展覽及出版紀念特刊。

1.png

錦昇輝劇團公演粵劇慶祝搬村五十周年。

6月2日下午2時,搬村五十周年慶典籌備委員會在戲棚舉行頒贈紀念品儀式,十多名政、鄉人士擔任主禮嘉賓,包括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西貢民政事務專員馬瓊芬、立法會議員李世榮、大會榮譽會長吳仕福等。甯漢豪在慶典開始前,先探訪當年受搬村影響的老村民,了解他們搬村後的生活,隨後到訪西貢萬宜灣村文娛康樂中心,參觀歷史圖片展覽,並與嘉賓及村民在中心享用盆菜。

2.png

出席頒贈紀念品儀式的主禮嘉賓、慶典籌委會成員、兩村戶籍代表及劇團成員大合照。

政府感激居民為建水庫「搬村」

甯漢豪在慶典致辭時肯定居民作出的貢獻。她表示,當年政府為興建萬宜水庫,多條村落包括萬宜灣村及沙咀村的居民,需要配合這項歷史性的工程而「搬村」。萬宜水庫於1978年建成,村民搬村至今五十年,她十分感激各位村民,默默支持着香港穩定供水,讓社會得以發展、市民安居樂業。

2.png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參觀歷史圖片,大會執行主席李國華一旁解說。

大會執行主席、萬宜灣新村原居民代表李智威在致辭時指出,村民搬村五十年了,適應了市區的生活,人口繁衍也有三代,子孫增加令居住環境顯得擠迫狹窄,欲行使原居民權益,申建丁屋以改善居住環境,可惜五十年來村民的申請沒有一宗成功,他希望政府關注兩村的訴求。

資料顯示,萬宜灣原名爛泥灣,與沙咀當年合共有逾百戶近五百人受影響。政府在西貢墟對出海域填海,興建十座樓宇作安置補償,名為萬宜灣沙咀新村。而村民的原居所已全淹沒在三四十米的水塘下,陸上無痕跡可尋。

老村民冀批建丁屋望子女享安樂窩

目前搬村居民中,包括年屆84歲的鄒悅芳及99歲的陳木勝。

鄒悅芳在太太陪同下,與其他親友在萬宜遊樂場吃盆菜。他表示,兩歲失去父母,跟隨阿伯在爛泥灣村生活,到十二歲出筲箕灣做機器「打雜」,到十七歲往英國跟阿叔做餐館,後來也有回港,1969年更回來登記搬遷事宜,2004年他正式退休返港,所住樓房就是政府賠償的。他說,很喜歡鄉村生活,多地方走動,可以養豬養雞種菜,賣出後換油鹽等物,水退後又可捉魚來吃,錢用得很少,當年若果可以不搬,都不會走。他有七個兒女、十個孫兒,在英國或香港居住,但這些後生無屋住,因政府不批屋地起屋。

3.png

鄒悅芳(前坐者)與妻子(右一)及親友參與慶祝搬村五十周年吃盆菜活動。

在炎熱天氣下,陳木勝吃盆菜一會兒便返家休息。思路清晰的他告訴記者,他在爛泥灣陳屋出世,三十歲前都在西貢墟打工,如做船員運物資到筲箕灣,1954年到英國做餐館,二十年後回港,之後做過酒樓老闆至八十年代退休。他說至今難捨鄉村生活,雖然住樓舒服方便,不用燒柴有冷氣涼,但沒有收入,不可種植及飼養,走動地方少,只有四面牆。他有一子一女,當年搬村時還小,女兒福娣在發夢時仍夢到家中那幾條牛,兒子觀平則牢記晚上開氣燈撈魚捉青蟹情景。

3.png

年近百歲的陳木勝精神不錯,已移居新加坡的兒子觀平(右)近年退休後常返港陪伴。

至今仍惦念鄉村生活

西貢萬宜灣村文娛康樂中心主席李福康多年來關注兩村事務。他說搬村前,家人大多已搬往西貢墟經營生意,他亦在墟出世,但平日都有返村探望嫲。有時會搭一日一班的街渡,亦會與同村幾個兄弟,經大網仔、北潭涌,翻過山頭到爛泥灣村的李屋,單程要兩小時。搬村時,大約七十歲,不易適應上樓生活,所以她住上村屋,並在地下闢小花園養雞,保留一點鄉村生活。而他搬村時約十四歲,或因年紀小未有什麼特別感覺,但隨着年紀漸大,懷念故鄉感情變得濃烈,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至今深印腦海。他指當年的補償不錯,連女兒也有半層樓,還按情況除住所外亦補償舖位,若這些能保持下去,如出租舖位,現在生活環境應該不錯。他說目前十座大廈有近三千名居民,兩村村民約佔一成多。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1.png

李福康右邊的黑白圖片就是爛泥灣(萬宜灣)李屋,他小時常到此地探訪嫲嫲。

頂圖:盆菜宴在戲棚周邊擺設,上方的銅鐘建在「風水線」上,這條風水線是指西貢天后廟坐向前方範圍不准起樓,銅鐘共有五個。記者 鄭玉君攝

責任編輯:鄭嬋娟 萬宜灣沙咀兩村誌慶搬村50年 盼政府批建丁屋改善居住環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