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孫東:國家力推,深港河套將誕生「特區中的特區」

孫東:國家力推,深港河套將誕生「特區中的特區」

責任編輯:靜文 2023-08-29 23:12:13 來源:直新聞

 8月29日下午,國務院正式印發《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積極主動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努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正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3周年,國家出台重磅規劃,落子深港河套方寸之地,時間表、路線圖一一在列,足見醞釀有時、調研有力、部署有方。

 「一河兩岸」恰是「一國兩制」下的兩個特區、兩片沃土,「一區兩園」里的政策適應、法律銜接、創意匯聚又將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

 對此,孫東接受專訪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對《規劃》表示歡迎,也特別感謝中央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多年來對於河套合作區發展的支持。特區政府會一如既往繼續與深圳市政府緊密聯繫,爭取在合作區內實踐「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落實各種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與深圳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對於《規劃》中明確了河套的「三大定位」,孫東表示,這「三大定位」反映了國家對河套地區未來發展的要求和期盼,也體現出國家希望深港能夠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力爭將河套合作區打造成國家參與世界先進產業發展和布局的重要的創新基地,以面對日益嚴峻的地緣政治考驗,同時也更好地迎接新一代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浪潮。

 對於《規劃》中提到的四份涉及人員進出、科研貨物、科研資金、專業人士就業等內容的「白名單」制度,孫東認為這是國家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送上的一份大禮。近年來國家陸續推出了多個惠港的科技發展措施,下一步,香港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給予的優惠條件,盡快地落實區內的各種規劃,力爭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成具中國特色的國際科技創新新區。

 以下是專訪實錄。

 記者 :今年3月底,您曾經赴河套地區考察,並與深圳市委常委鄭紅波共同主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專班會議。這趟行程給您帶來了什麼感受?對於合作區這些年的發展,您有何評價?

 孫東 :今年3月我有幸訪問河套深圳園區,與鄭紅波常委共同主持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專班會議,雙方簽署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的工作安排。在新形勢下,深港兩地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強化產、學、研協同發展,希望將深港兩地的科研合作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支持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

 事實上,過去幾年來通過深港兩地共同努力,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比如說2021年9月,深港兩地政府簽署了《深港科技合作區「一區兩園」建設的合作安排》;2022年7月,香港科技園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了「大灣區創科快線」,為來自香港及內地的創科企業提供業務支援,充分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今年6月,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始運營,目前已經有不少科創企業入駐深圳園區;還有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香港方面成立了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負責統籌未來香港園區的規劃運營及管理。總之,我們希望通過上述一系列舉措,與深圳方面做到協同發展、珠聯璧合。

 記者 :中央出台重磅政策,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能否分享您的整體感受和期待?去年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提到,將深化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城市的科創合作。在您看來,這份最新規劃是否會帶來新的化學反應?

 孫東 :我覺得河套是深港兩地未來合作的一個重要區域,「十四五」規劃除了明確支持香港建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之外,也將河套的發展列做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

 我覺得現在我們雙方應該抓住重大機遇,做到兩地優勢互補。這次國務院發布的《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特區政府表示歡迎,也特別感謝中央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多年來對於河套合作區發展的支持。《規劃》提出,深圳要與香港一起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特區政府全力支持有關計劃。特區政府會一如既往繼續與深圳市政府緊密聯繫,爭取在合作區內實踐「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落實各種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與深圳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71.png

 記者 :《規劃》明確了河套的三個定位,分別是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您怎麼理解這三大定位?為什麼中央為何河套設立了這三個目標?

 孫東 :我認為這三大定位反映了國家對於未來河套發展的要求和期盼。

 首先,我認為它一定是一個開放合作區。深圳改革開放40餘年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一步是如何在以往成就的基礎上邁上一個新台階。而香港方面將自身的科技創新、金融開放的優勢與深圳包括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完備產業鏈相結合,能夠加速香港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而且進一步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內涵。所以這就決定了無論是深圳還是香港,都會在河套發展區注入很多新的發展元素。大家希望將這個區域建成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示範區。

 第二,它一定也是一個新規則的試驗區。因為我們將未來河套的發展定為「特區中的特區」。在這個區域內,我們要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比如要在「一區兩園」的基礎上,實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動。這裡面有很多措施都是從來沒有做過的,一定是在這裏先行先試,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區域今後一定是很多新規則、新做法的試驗區。

 第三,這個區也將會是一個科技成果中試轉化的集聚區。現在國家提倡高質量發展,而科技賦能是高質量發展的顯著特徵,所以我們期盼未來河套可以成為很多先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實驗區。通過在這裏建立很多中試(中間性試驗)的實驗基地,一方面對於以往的科研成果進行驗證、發展,另外一方面也為在大灣區以及內地其他地方大規模的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這三大定位我覺得從根本上反映了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國家希望深港能夠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力爭將河套合作區打造成國家參與世界先進產業發展和布局的重要創新基地,以面對日益嚴峻的地緣政治考驗,同時也更好地迎接新一代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浪潮。

 記者 :在產業中試轉化方面,《規劃》重點提到了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這幾大產業。為什麼是這四個領域?目前深港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在中試環節的發展基礎如何?可以改善或提升的點在哪?

 孫東 :這四個領域,實際上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新興戰略產業。特區政府去年年底頒布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也提出要重點發展若干的產業領域,其中也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等等。

 這四個領域,我想一方面體現了深港兩地的科技所長,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國家希望在這些領域重點發展的一種戰略需求。

 香港方面我們傳統上具有比較強的基礎科研優勢,從「0到1」的突破力很強。那麼下一步我們也想藉助河套來進一步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做「1到N」的發展。那麼我們希望利用河套建立很多中試轉化基地,能夠為下一步在大灣區乃至內地其他地方的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在河套地區能夠充分利用香港國際化的優勢,匯聚全球的科創資源,為內地提供科技研發、知識產權交易、融資及法律調解等方面的服務。

72.jpg

 記者 :要素流通是各界對於河套合作區建設最關注的話題。我們注意到《規劃》提了四份「白名單」,涉及到人員進出、科研貨物、科研資金、專業人士就業等等。這四份「白名單」究竟能發揮多大的效能?能否解決當前深港間創科合作的痛點?

 孫東 :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實現重要的創新元素流動,我認為是未來河套發展成功的關鍵所在。這份白名單明確了國家對於關鍵創新要素流動的認可和肯定,我認為它可以理解成國家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送上的一份大禮。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陸續推出了多個惠港的科技發展措施,比如說今年3月,香港特區政府與國家科技部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涵蓋深化科研合作、共享科學資源、人才培養、成果轉化落地、國際化優勢以及統籌協調等多個方面。今年6月,特區政府也與國家網信辦簽署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使得內地一些重要數據,在國家數據出境安全管理的框架內,可以在大灣區內進行有效流動。我認為下一步,香港還有我們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開發區,能夠充分利用好國家給予的這些優惠條件,盡快落實區內的各種規劃,力爭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成具中國特色的國際科技創新新區。

73.png

 記者 :我們注意到,《規劃》非常注重深圳園區跟香港園區的協同發展,一些項目也特別強調要銜接香港園區的開發建設時序,目前香港園區的最新建設情況如何?有沒有新的時間表可以跟我們分享?

 孫東 :香港特區政府非常樂見深港兩地的園區協同發展。事實上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就明確指出,要加快香港園區的發展,而且提出要優化創新功能。目前我們對於香港園區的規劃已經接近尾聲,那麼未來我們這個園區將會採用主題園區的發展,與深圳方面緊密地銜接。現在初步計劃包括有若干園區,比如生命健康科技園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園區、產學研區,還有一些新科技的先進製造區。此外還有人才公寓、酒店及商業及附屬設施等等。我們希望將未來的深港科技園區打造成一個多元具活力和綠色的科技創新新區。目前深圳園區方面,我們有三座大樓正在興建,預計在2024年底開始陸續落成,將提供高質量的設施以及人才公寓。那麼餘下的大部分土地,未來我們計劃採取招商引資的方式,通過藉助市場的力量能夠提速發展。

 另外,港深創科園最近正在接觸海內外的知名企業、科研機構,聽取他們對於未來香港園區發展的意見,希望能夠探索未來招商引資的發展路徑。(直新聞記者 、黃俊強、楊振華 撰稿 劉瑩

責任編輯:靜文 孫東:國家力推,深港河套將誕生「特區中的特區」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