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27日)指,在今年7至8月成功訪問225名6至18歲以下的基層兒童,發現六成基層兒童在暑期並無安排任何暑期活動,團隊促請政府提升各項津貼,強化原生家庭的經濟。
據了解,92.9%受訪者指家庭在應付暑期活動開支上感到頗困難或非常困難,反映貧窮家庭的兒童並非不想參加暑期活動,明顯是因經濟因素,無奈放棄暑期活動。至於49.8%受訪者稱今個暑假(2023年7至9月)會回內地、44%留在家中及13.8%沒有任何安排,未知道做什麼。社協表示,適逢今年暑假是通關復常後第一個暑假長假期,或因此有很多基層家庭選擇回內地探親和休假,而很多在內地沒有任何學習或活動安排,或長期留在家中,恐怕未能協助兒童善用長假期。
調查還發現最多受訪兒童最希望參加體育活動如足球、游泳、籃球、羽毛球、跳繩等和語文學習班如中文、英文與數學,各佔51.6%,反映基層兒童希望在暑假能走出課室,多做運動或鍛煉體魄的活動。社協引述針對全港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和兒童及青年中心的觀察,語文學習課程大多收費高昂,每月動輒1000多元,並非一般清貧家庭所能負擔,康體活動方面,各中心與康文署提供的活動名額亦不足,支援有待增加。
全港青少年中心的數據更顯示,68.3%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沒有特別舉辦針對貧窮兒童或青少年的活動,86.4%兒童及青年中心亦沒有特別為清貧兒童舉辦活動。各服務單位在收回成本的大原則下,難免收費較高,根據難以系統地為弱勢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持續的中心活動和服務。
此外,只有一成多受訪兒童曾經抽中康文署的活動,不少貧窮兒童因多次申請不成功而放棄再申請。署方除了與志願團體合作少量免費活動,似乎未有大改革,大量增加名額及有特定名額留給貧窮兒童。
社協提出多項建議,例如訂立青少年中心活動收費減免機制、增加康樂活動受助名額,訂立活動收費豁免機制、全面檢討基礎教育,增加教育和經濟支援,包括「學生活動支援津貼」,額外支援清貧中、小學童(即領取綜援或全津學生)參加校內全方位學習活動,每名清貧中、小學生可獲津貼額應增加至3000元及2000元。另外要提升各項津貼,強化原生家庭的經濟,例如將目前為所有適齡學童每年提供一筆過2500元就學津貼,改為針對清貧學童包括(綜援家庭學童、學生資助全額、學生資助半額受助人)提供較高額就學開支津貼,還有把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的最高援助金額,由每年2000元增至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