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⑥:水頭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⑥:水頭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8-24 14:32:04 來源:讀創/深圳商報

 今年是新安縣建縣450周年,深圳市大鵬新區鵬港青年聯合會聯合僑港葵涌同鄉會、香港大鵬同鄉會等共同推出「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系列專題,挖掘深圳市大鵬新區和香港兩地社區、村落等命名一樣或相近且具代表性地點,通過訪問在兩地工作生活大鵬籍香港鄉親,以地名故事為切口,以小見大,講述地名背後雙城交融的故事,凝聚深港同根同源共識。

 水是生命之源。古代人在建造規劃之時已提前把用水問題想到了,通常將居所選在距離水源非常近的地方,人逐水而居,村依水而建。

 深港兩地均不乏與水相關的地名,其中包括了「水頭」。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水頭社區地處大鵬半島中部,毗鄰龍岐灣,是王母河的入海口;而香港元朗錦田水頭村則地處新界西北部,位於錦田河流域。

水頭01.jpg

 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水頭社區王母河畔(林宏松 拍攝)

水頭02.jpg

 香港元朗水頭村與水尾村路牌,兩條村村名均來源於錦田河(葉韻瑜 拍攝)

 王母河與錦田河,正是深圳市大鵬新區與香港元朗「水頭」地名的起源,也是滋養着河流流域居民的「母親河」。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王母河,總長9.2千米,是大鵬半島最大直接入海河流,屬大亞灣水系,發源於深圳第五高峰排牙山求水嶺,一路向東南流淌。王母河是大鵬的母親河,孕育出無數秉承着「擔道義、憂天下」精神的大鵬兒女。而水頭村,是王母河流域建立相對較晚的村莊,史料記載建於清朝。

水頭03.jpg

 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水頭社區鳥瞰(林宏松 拍攝)

 「小時候,村子緊鄰沙灘,還有大片的濕地。」大鵬水頭的港籍鄉親張金福回憶到,自己小時候最愛在紅樹林間玩耍,後來因為建鹽場,濕地被填平了。滄海桑田間,張金福也逐漸長大。70年代末,張金福不滿足於以耕作為主的生活,南下香港謀生。

 當時已年近而立的他,到香港的第一份工是在麵包房做學徒,說是學徒其實也是雜工,什麼都要做,吃住都在店舖。「這份工我只做了一個星期,因為捱唔住!」張金福說,老闆是潮州人,一日三餐都喝粥,而他要干的都是力氣活,光靠喝粥根本填不飽肚子。後來,他又轉行做汽修、餐飲、建築……餐飲應該是幹得最長的工種,因為包吃包住,能讓他省下更多的錢,帶回大鵬水頭老家。

 「那時,我真的好慳(粵語,節省之意),在香港從來不到處去,每個月最大的花銷就是回鄉看望家裏人。」因為大鵬水頭還有着他的父母、妻子、兩個孩子。妻子一個人要照顧四位老少,已是相當艱難,自己能省多一點帶回去,他們的日子就好過一點。

 張金福一個月只有3天假期都留給了家人。無奈當時回鄉之路迢迢,基本上有兩個白天花在了路上,「我通常一早從香港出發,過了羅湖關,趕去東門搭下午2點入大鵬的巴士,到家也是傍晚了。」張金福感嘆,現在兩小時不到,他已從大鵬水頭抵達香港,交通與通關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張金福一直沒有申請妻兒到港,「香港生活壓力大,加上孩子們逐漸長大,留在深圳發展更好。」20年前,他退休返鄉定居,如今早已是兒孫滿堂,安坐家中享受天倫之樂。

 同樣是年近而立到港謀生的陳文廣,則選擇了到港後不久便申請妻兒過去。「一下子多了三口人,生活壓力大了很多。」他說,當時兩個孩子只有10歲和6歲,夫妻倆一人打一份工,還要照顧孩子。幸好艱辛已經過去了,夫妻倆近年選擇兩邊輪流居住,「深港兩地住得久了,兩邊都是家」。

 在陳文廣的印象中,大鵬水頭人頭腦靈活,六七十年代,除了農耕外,已有開闢不少副業。當時,村裏有間磚瓦寮,專門做磚瓦,給人起屋用。還有一家米粉加工廠,「整個大鵬只有兩家米粉廠,所以這裏的米粉廠生意很好,賣到整個大鵬鎮。」陳文廣說,記得米粉一斤賣一毛多,那時的人買回來加入豬肉、魷魚炒香,拿來當菜配飯吃。

水頭05.jpg

 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水頭社區王母河碧道(林宏松 拍攝)

 生活越過越好,現在米粉早已不再是一道菜,大鵬水頭人的頭腦靈活卻沒有變。因為近海,漁民多,大鵬水頭人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闢出前「市」後店的模式,在海鮮市場買好海鮮再到餐廳加工,這種方式讓遊客既能嘗鮮,又覺得價格划算,逐漸發展到成行成市,衍生出一條「水頭海鮮街」。儘管多年過去了,大鵬水頭海鮮街仍是不少遊客到大鵬半島品嘗海鮮的優選。

水頭06.jpg

 香港元朗錦田村莊眾多(葉韻瑜 拍攝)

 錦田河發源於香港大帽山,是香港發源地第二高的河流,蜿蜒向北,流入后海灣。錦田水頭村與鄰近水尾村同樣因為靠近錦田河而得名。「我經常會去香港錦田水頭村行山,幫襯那裏的村民買茶果、黃皮葉和涼茶。」大鵬水頭的港籍鄉親陳惜芳說,錦田水頭村村民很勤勞,手也很巧。

 陳惜芳搬到元朗住已有40多年。「我到香港剛好50年。」她與香港的半世紀緣分源於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的她青春靚麗,儘管只有1米6高,但身材比例非常好,還曾做過一年多的模特。在一次閨蜜的婚禮上,當伴娘的她被一位長輩看中了,「我介紹我侄子給你認識」。見面後,她才發現這位長輩的侄子也來自深圳大鵬,是大鵬大坑村人。

 他鄉遇同鄉本來已經很難得,陳惜芳表示,自己更看重先生的人品,不打麻將、不賭錢,沒有不良嗜好。兩個年輕人談了沒多久便決定結婚,陳惜芳便跟隨丈夫定居元朗。在元朗生活,她做起了美容生意,也兼職做地產經紀,常帶客人到錦田水頭村看房,「這個地方也叫水頭,跟我長大的地方一樣,我覺得很有意思」。

水頭07.jpg

 香港元朗水頭村二帝書院(葉韻瑜 拍攝)

 香港錦田水頭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這裏的原居民是客家人,其中的鄧姓更是整個錦田的望族。鄧姓崇文尚武,在水頭村建立了一所長春園與二帝書院,都是舊時教書育人的場所。長春園為村內兒童提供武科訓練,讓其能順利通過武舉考試,此處也是當時整個錦田地區唯一教授武術的地方。而二帝書院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一所供奉文昌和關帝的教學場所,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現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列作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水頭08.jpg

 香港元朗水頭村長春園(葉韻瑜 拍攝)

 「在元朗住久了,很喜歡這裏的自然環境和歷史人文,還有濃濃的人情味。」陳惜芳說,十多年前開始,也有不少年輕人開始搬入元朗,他們之所以選擇錦田水頭村這裏的村屋,因為他們喜歡養貓養狗,村屋相對自由,戶外也很寬敞,方便遛狗。「因為原來越來越多人搬進來,一層700英尺的村屋月租已從十幾年前的五六千元升至現在的1萬2左右,翻了一倍。」

 「敢消費」「願消費」的當代年輕人不僅拉動了元朗村屋綜合消費,也成為大鵬新區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所瞄準的主力人群。結合《深圳市旅遊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大鵬新區提出要在環龍岐灣片區打造成大鵬半島「中央旅遊區」,「十四五」期間初步建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深圳龍岐國際度假灣。

 臨近環龍岐灣片區的大鵬水頭也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通訊員 黃海旋 薛麗珠 李添奎)

 頂圖: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水頭村牌坊(王金祥 拍攝)

責任編輯:楊穎婕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⑥:水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