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新界北部如落馬洲河套區、古洞北等地發展,部分村落居民不免要遷離,其影響亦涉及當地的民間信仰,包括善信愈來愈少,也有廟宇面臨清拆。有村民直言,政府帶頭發展,村民不是反對或抵抗,但希望做好妥善安置,「人有地方住,神應該都有地方住」。
下灣村及古洞位置圖
面臨收地村民銳減
在過去一個月,新界有不少村落於不同日子慶祝土地誕,記者走訪其中兩場,在圍繞着祭品、誠心拜祭者中,有這種情操能否堅守下去之感,因為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土地神」,正受着發展的影響。
位處落馬洲的下灣村是一條雜姓村,早於百年前已有人耕作,約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立村,早期村民都是從內地遷來。過去多年來該村受基建發展影響,村長郭海賢表示,不少人已遷離,如做魚塘的被收回土地,部分漁民搬上樓,一些搬往附近地方建立漁民新村,令出席農曆正月二十日年度土地誕的善信減少,「我們村落三四十年前,有二千人住,那時出席土地神誕的也有千多人,人山人海,有燒炮仗,成塊地都是紅色,現在下灣村村民只有二百多人。」
郭村長說,從前花炮也有七個,下灣村佔多,其餘的屬米埔合盛圍(兩個)、廣義堂(兩個)。廣義堂是由當年漁民組成的花炮會,但自從收回魚塘事件後,花炮會人數銳減,但仍保留廣義堂之名。隨人口減少,目前花炮只剩下三個。他稱早年已經歷搬遷的漁民新村村民再面臨收地,未來可能沒有他們的花炮。
過去數年疫情,下灣村土地誕只保持拜神儀式,出席村民很少。疫情前的誕會規模還包括搶花炮及分燒肉,今年終於復常,但因落馬洲河套區的基建發展致部分村民要遷走,參與者少於百人,不及數年前的百多人。
下灣村土地神壇在大榕樹下,右面兩個是木製花炮。記者 鄭玉君攝
解禁後可輕易抵達
人數雖然少了,但出席誕會者(2月10日)依然保持誠心,記者早上10時來到,已見數十善信在場,分批到大榕樹下的土地神壇拜祭。下灣村以往屬禁區範圍,要持禁區紙才可進入,自2013年解禁後,外人可輕易抵達。現場所見,紅色神壇見有紅雞蛋,以及大批生薑。郭村長解釋,過往一年有人生小孩就會有紅雞蛋,若是生女孩會出雞,男孩會出鵝,大會會斬下頭及尾部給回家屬,以示有頭有尾。薑是大會拿出來,村民、善信拿回家可保平安、子孫綿綿。不久,三個花炮已齊集,是木做的,原來這款式已有好幾年,從前是紙紮的,因經濟問題改用木質,比較耐用。
喃嘸師傅為村民作福。
至11時半,喃嘸師傅於神壇前為各村民作福。12時,搶花炮活動開始。自政府禁用火藥,下灣村改用丫叉和橡筋發射炮芯。郭村長說,從前的炮芯用彈珠,有紅紙包住,但因彈力太強射得太高,後來改用小木頭,同用紅紙包住。三個炮芯依次發射,村民爭相搶奪,搶得者可獲利是。
另外,上水古洞煙寮於農曆二月初二(2月21日)慶祝土地誕。該地村民拜土地最少有七八十年,最早的拜土地只是簡單的石頭,廿多年前,當地的三姓人(鄒溫黃)出錢出力重修,成為有水泥石椅的社壇。後來受風災破壞,前年在善信支持下,做了一間新廟,但安放不久,就被北區地政處指該廟不合法佔用政府土地,將相關土地圍封及清拆新廟。該廟的管理委員會後來擬在原來位置做回社壇,可惜沒有回音,結果須在圍封鐵絲網旁搭建一座臨時廟宇,安放新做神像(土地公、土地婆)及原來供奉的石頭。
古洞煙寮土地廟(臨時)內供奉新做神像(土地公、土地婆)及原來拜祭的石頭。
古洞北發展廟宇未必保留
古洞煙寮土地廟管委會主席冒卓祺說,臨時廟宇的土地屬於政府,建築並不是「坐地」,暫時仍能保存。惟未來就很難說,因古洞北發展區的餘下階段工程,據知於2024年第二季開始動工。動工前的收地開始後,臨時廟宇相信不能保留。
橡筋丫叉和木頭炮芯。
年前土地廟重修時立有碑記(掛於鐵絲網),碑文開首說:「土地伯公信仰,淵遠流長,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穀,守護家園,庇佑梓里,土地伯公遍布各地,鄉民建廟,崇德報功。」雖然土地的利用已今昔有別,但人們對其珍視的程度沒變。本身是古洞煙寮第四代人的冒卓祺說,村民不是反對發展,他希望政府除要妥善安置受發展影響的古洞村民,令人人有地方住,守護土地的神靈都應該有地方住。(記者 鄭玉君)
頂圖:古洞煙寮土地廟(臨時)善信誠心上香。 記者 鄭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