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海的奇蹟

大海的奇蹟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02-09 10:42:0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陳世旭

 1987年冬,我得到一次走訪深圳的機會。那時候的深圳處於開發之初,到處是工地,到處機聲隆隆,到處塵土滾滾,我落住的西麗湖度假村,還是一片鄉村。採訪很匆促,印象很粗糙。在留言簿上看到著名作家徐遲的題字:「稀里糊塗」,很幽默,也很真實。當時的廣東省作協主席陳國凱是我在中國作協文講所的同學,在深圳掛職體驗生活,給我講了一些深圳故事。回家,我寫了一個小中篇,很膚淺。

 2008年,我退休,往嶺南投靠兒子。廣東作協新任主席呂雷受深圳《香港商報》委託,每年邀請幾批全國各地作家走訪廣東各地。我近水樓台先得月,最早參與了走訪。由此開始,十餘年間,我有機會較為廣泛地了解廣東,了解深圳,尤其是深圳。

 那是一個開放、交流、碰撞、融匯、火花迸濺、烈焰熊熊的年代,全新的世界拔地而起,現代衝擊和未來召喚撲面而來,城市天際線日益高聳壯麗,街道的河流日益斑斕沸騰,到處充滿着傳奇色彩和浪漫氣息。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移民組成了一個生氣蓬勃的社會,在封閉的傳統和思想迅速消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在歷史的轉瞬之間,完成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業。十餘年間,我親眼看着深圳一天天成長,一天天壯大,由一個小漁村華麗轉身為一個有國際影響的現代都市;親眼看着蘊藏在無數普通人中的聰明才智和無比的創造力是怎樣被喚醒、被釋放,像大海一樣掀起改變歷史的滔天巨浪;親眼看着一個社會的熱情被激發被推動而不是被壓抑被窒息的時候,人們是如何的歡欣鼓舞,意氣風發,蓬勃向上。

 毫無疑問,沒有這樣的改革開放就沒有現代中國。

 那是一個值得永遠懷念和記取的時代!

 而普希金的《致大海》,永遠會是一種響徹雲霄的人類追求進步的呼聲!

 這些,便是我寫作《大海的奇蹟》的初衷。

 1

 再見了,奔放不羈的元素!

 ……

 你高傲的美閃閃耀眼。

 ……

 我的心靈所嚮往的地方!

 多少次在你的岸邊漫步,

 我獨自靜靜地沉思,

 ……

 我最早讀到並且永遠喜歡的關於海洋的詩,是普希金的《致大海》。這首浪漫主義傑作,把大海作為知己,在詩人筆下,大海掀起碧藍色的波濤,詩人的心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激盪起伏。詩人熱愛大海,也羨慕大海。

 《致大海》深深震撼了我幾乎還是少年的心靈。我由此對大海、對與大海相關的一切:海浪、海島、海礁、海灘乃至海濱城市始終充滿了嚮往。

 成年後知道的深圳,自然是其中之一。客居嶺南以後,我記不清多少次去過深圳。

 嶺南,南中國的五嶺之南。氣勢磅礴的山巒,水網縱橫的平原,海天一色的港灣,以及岩溶洞穴,川峽險灘,婀娜多姿。日照長,雨水豐,不見霜雪,四季常青。戰國時,嶺北漢人逐漸南來。唐張九齡開大庾新道:「然後五嶺以南人才出矣,財貨通矣,中原之聲數日進矣,遐陬之風俗日變矣。」

 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從中原遙想,是為嶺外;於珠三角仰觀,乃為領表。蠻煙瘴雨的時代早已消失,依稀尚存的斷瓦殘垣,仍可領略熱帶雨林的斑斕氣息。溫潤的神山秀水孕育出嶺南人能屈能伸、張弛有度、敢為天下先的性格特徵。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特點。中華民族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幾乎都活躍着他們的身影,至近代更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種文化思潮交錯而織成絢麗的畫卷。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又「開風氣之先」,在近現代中國文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發展的先導。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開放風氣,努力超越「傳統導向」的進取精神,實利重商的文化傾向,使得嶺南文化在中國近代史居於突出地位。

 2

 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歷史變革中,廣東承擔着率先進入現代社會的使命,已經日益顯示出其與時俱進的生命力的嶺南文化由此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

 多年來,我跟隨許多像我一樣追求社會進步的人們,進企業、訪社區、上海島、下村鎮,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叉點,極目俯瞰萬木蔥蘢的南部中國,在充滿奇蹟的大地,縱橫奔走:為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震驚,為經濟特區引領時代潮流的業績振奮。一場場的革故鼎新,一幕幕的慷慨悲歌,前無古人的輝煌篇章,驚天動地的濃墨重彩,南越王趙佗以降迭出不窮的百代風流、千重畫卷,浩浩蕩蕩地奔涌而來。

 一代代拋灑汗水的歷史創造者在中國新世紀舞台叱吒風雲的壯舉,洋洋灑灑,蔚為大觀,為嶺南文化這部宏大的史詩做出了生動的註腳。

 而深圳,是嶺南的華彩!

 因為職業的緣故,從北國海灣到南海西沙,我幾乎去過我國所有的海濱城市。在我的印象中,同時擁有國際一流的現代繁華和漫長海灘的城市,是深圳。

 一個高速的、閃光的、現代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切新興的事物都突飛猛進,氣象萬千。以零距離貼近這座偉大的城市,會感到一股沸騰的血液流淌在這座蓬勃的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所有站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命,都綻放出最靚麗的花朵。

 深圳很前衛,深圳也滄桑。水火既濟,山海相依。以鬧市為中心的濱海風景區,依山傍海。森嚴矗立的岬角,仿佛傳說中的神跡;熱帶雨林的名貴樹種,洋溢着性感的熱帶風情;被海風和海浪侵蝕得形狀猙獰的紅褐色岩石,像是一些紀元前的武士;較為大眾的大、小梅沙,較為小眾的桔釣沙、大鹿灣……數不勝數的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海灘,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姿。有東方夏威夷之譽的海濱度假勝地,一年四季,人流不竭。

 完備的功能區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三面環海,東臨大亞灣,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大鵬所城,南部中國的海防要塞,六百多年的血與火,在歷史的深處燃燒。將軍的府第和墓塋,沉默於消失的烽煙。深圳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保留着7000年前的生物化石,以及遠古的舞草龍風習,億年前火山噴發的遺蹟和萬年形成的海岸地貌,火山與海蝕的奇觀、古生物化石埋藏地、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是東南沿海晚侏羅紀火山活動演化的永久文獻。 而今的大鵬半島,是深圳的生態特區,深圳最後的「桃花源」。森林覆蓋率接近百分之八十;珊瑚群落率百分之五十;近海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標準。這裏有世界最大的生態基因庫。生態走廊串聯起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生命科學產業吸引了世界科技界頂級泰斗的團隊。

 大鵬半島的邊緣,海岸連成一線。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一百四十公里的海岸線,是深圳全市的一半,最為著名的沙灘,占深圳沙灘的百分之九十六。金沙銀灘,未經人工雕琢;蔚藍色的海浪,沒有任何污染。突兀的礁岩、清澈的潟湖、茂密的山林、濱海的田園……全深圳最綿長的高水準沙灘,最潔淨的海域,展示出自然最原始的面貌;絕佳地緣,無敵海景,被國家地理列入「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

 海水藍而透明,潔白的浪花一排接着一排,氣勢澎湃。滿是貝殼的沙灘,在深圳沿海獨一無二。沿岸行走,在蜿蜒小路上穿越,留下一路酣暢的歌聲;攀上海礁,在凸凹的岩石上跳躍,躲避遍山帶刺的野菠蘿。

 廣闊的海濱浴場,是深圳最大的露營基地:白天快艇出海,激情沖浪、駕船海釣,上三門情人島;夜間篝火晚會,慢搖酒吧,送孔明燈漂流,燒烤野生海鮮,在煙花里狂歡起舞,在帳篷里諦聽浪花親吻沙灘;晨起,在寥廓的靜穆中等待海上日出,向蒼茫的遠處遙望月亮島,席席晨風中的漁船,如夢如幻。

 古老的村落,一片靜謐。芭蕉林、灌木叢、銀葉樹、長滿綠草的灘涂與遠方蔚藍的海岸線相映成趣。水上看山寺,山間聽鳥鳴。灘涂上食草的黃牛與白鷺和睦相處,靜寂中偶爾可聞犬吠雞鳴。蔥翠茂盛的林中,小木屋面朝大海,遠離都市的喧囂。天造地設的神秘角落,瑰麗和浪漫半遮半掩,是情侶的天堂。在紅塵的喧囂中驀然回首,一些趕廟會的女子,在燈火闌珊處雙手合十。

 潮流與淳樸,創造與守護,開闊與包容,在這裏融會貫通。

 海天一色無纖塵,灩灩隨波千萬里。海邊何人初見月?海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白雲一片去悠悠,斜月沉沉藏海霧,魚龍潛躍水成文。

 3

 無限的纏綿進入海的深處,思想的觸角皆已詩化,走不出深沉的主題。

 在雲淡風輕的藍天下,鷗鳥低吟着古老的戀歌。四季輪迴的往事,在永不沉默的海面翻滾。情感漂泊的船,載不動刻骨銘心的記憶。心靈的雙槳劃開了起伏曲折的歲月,付出的所有在波濤里寫滿了難捨難分的情韻。

 曾幾何時,無以數計的開拓者、創業者、探險者和淘金者潮水般奔向南方,奔向這片處女的海岸,奔向未知的命運,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他嚮往的海岸,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港灣。風暴給了奔赴者太多的擔憂,脆弱的心在痛苦和幸福的烈焰中接受煎熬。是大海,給了闖海者最多的自信。在深圳的海灘,在現代生活的情調中,他們堅韌如樹,他們執着如風。也許漩渦睜大過危險的眼,也許暴風張開過貪婪的口,也許生活斷送過無數純潔的夢想,但更多的人拋下了眼淚和驕傲,傾注了血汗和智慧,海鳥一樣在暴風雨中疾飛,任大海真實地咆哮,或是虛偽地平靜,掠走過去的一切和一切的過去。他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有沉淪的痛苦,也一定有重生的歡欣。天邊燦爛的早霞和晚霞,五彩斑斕。大海拓展了他們新的疆域,大海賦予他們新的生命,他們和大海合作,寫下了世界和人生恢宏的史詩。

 站在深圳天文台下的棧橋,夾雜着魚腥味的海風撲面而來。海的氣息,如歌如訴。我閉起雙眼,張開雙臂,接受海的擁抱,所有的憂鬱隨之消失,好想就永遠在這裏站着。

 這是美好的一天。人們追逐着海浪的花朵,收穫一個又一個驚異:

 在閃閃發光的樓群森林領略財富和奢華的珠光寶氣,在老舊幽深的府邸廢墟翻閱沉重和悲壯的前朝舊事,在綿延的海灘盡情享受陽光、海浪、海風的洗禮,感受深圳最純最美的撫慰。

 一直沿着沙灘行走,身後深深的腳印,畫出長長的曲線,一如人生走過的長路。沙灘椅上的老人,在夕陽下聆聽海的絮語,也在告訴我們,他已贏得人生的風平浪靜。

 城市點綴着宇宙浩瀚的自然力,海洋襯托着人類偉大的創造力。深圳海灘,滿足所有人放飛心情的所有願望:是燃燒青春的舞台;是凌雲壯志的起點;是咀嚼人生的溫床;是對所有辛勞過奮鬥過的成功者和失敗者一視同仁的慷慨贈予。

 深圳海灘,可以找到所有城市海灘的亮點,是城市海灘的經典。

 4

 寶安區,處於深圳市西,珠江口東,珠三角核心,深港穗黃金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與前海、后海共同構成深圳市城市中心。境內有山名「寶山」。「山有寶,得寶者安。故而得名。」

 濱海,寶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寶安城市發展的靈魂。寶安西部的濱海岸線,是一條充滿活力的濱海生態帶,極大地強化了濱海城市特質、豐富了寶安的城市功能,是濱海寶安的重要載體與標誌。

 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現代化花園城區。

 長達數公里濱水岸線,近憑水色,遠眺山光;城區的主軸和外環,被連續不斷的綠蔭遮蔽。圖書、展覽、演藝、青少年宮;星級酒店、體育中心、商業街和辦公及配套公寓、高品位社區,是一圈又一圈漣漪,在鬱鬱蔥蔥的開放空間蕩漾。這樣的花園適宜幻想,展開清晨的翅膀,尋獲秘密的寶藏。有別於黃金城的傳說如辰星閃耀,展現在蔚藍天空下的是一幕幕從未上演過的神話。芬芳,提醒飛鳥。奇蹟的光環,靈動的氣息,帶着亙古的渴望,將奢侈的美麗昭示在世人面前,與現代相聯合,與未來共一室。

 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綠色交通方式為主導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地下城,活力之城。將地面陽光引入地下,將商業與交通的河流引入地下,將洶湧的人潮引入地下。流動是那麼可喜,摩肩接踵的人們,衣袂飄然,浩浩蕩蕩。瀰漫的燈光、音樂和香水的氣息,複製着城市的繁華。風和風在吟唱,葉子和葉子在回應,激情傳達激情,許多的感動迎面而至。在千百首詩篇背後,尋尋覓覓叩訪驚喜。

 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世界一流的親水親海的唯美岸帶。所有的壯闊與浪漫,應有盡有!

 西灣是紅樹的繁衍地,承載着寶安的海洋精華。西灣紅樹林濕地公園,深圳西部活力海岸帶示範工程,開啟了寶安的親海時代。綠道、棧橋、多級觀海平台,構成公園的無敵海景。美哉紅樹林,是南國嘉木。高速是迢遙的長虹,橫越過波翻浪涌的海面。宏大的畫作迤邐在曲折的岸壁,繁花中喧鬧着鳥鳴。漲潮像千軍萬馬的降臨,風涌雲動。退潮的水流靜靜穿出幽深的樹林,悠閒,而後激越。在夢幻中等着杏花、煙雨、綠水江南岸。聽步履遠去,而歲月悠悠。

 觀景平台,懸空在海上;十里沿海綠廊,延伸至高速橋底;穿過紅樹林的親海步道,逐級而下是海堤棧道。海浪拍打,微風吹過,大海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婆娑的紅樹林在悠揚的古箏聲中搖曳,孩子們奔跑嬉戲,情侶們挽手漫步,遊人跳躍追螃蟹,飛機划過高速,列車在浪上飛馳……紅樹林激發了人與自然的親和,奇林護海、霞興綺夢、聽潮憶月、彩沙揚笑,固戍的碼頭與碉樓、綺雲的書苑與錦庭、愛情的出發與歸宿,濱海美景與藝術創造融於一體,「西灣濕地」不辜負上天的恩賜。

 獨具海濱特色的國際化城區,是深圳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充滿激情與活力的深圳,是一首靈動的詩。驚人的經濟數據,茂密的鐵石森林,已不僅僅是這座城市最大的驕傲。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創造綠色的生態環境以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進入人類跨世紀追求的前列,是這個前衛城市最大的共識。當不懈追求的光芒照亮深圳,這座城市就被放大為中國大地上一個探索、創造、美好的符號。

 綠色的福利,展現出國際化濱海城市新形象。

 5

 作為中國現代化的神話般的縮影,三十多年時間,深圳從中國南海之濱的一個小城鎮,成長為世界級的創新型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着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深圳擁有完備的公益文化設施,市級主要文化設施總佔地面積四十多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七十多萬平方米:

 深圳是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全球第六個「設計之都」。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深圳觀瀾版畫原創基地。版畫村是一個典型的客家人居住的古村落。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樓古色古香,構建成獨特的客家居住風情。村子被參天大樹環抱,椰樹、芒果樹、榕樹等亞熱帶植物成片相連,一派風光怡人,靜謐安詳的氣象,是深圳最後的世外桃源。

 版畫村將客家文化主題融合到現代景觀元素中,集原創、收藏、展示、交流、研究、培訓和產業開發為一體,建立相對完善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基地工坊的建設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設備上在世界範圍內都堪稱一流。是一個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具有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版畫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曾經消沉數十年,而今在深圳大放異彩,在世界範圍閃耀出耀眼的光輝。

 深圳的文化活動頻繁。「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讀書月」「市民文化大講堂」「深圳外來青工文化節」「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深圳客家文化節」「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大賽」「深圳沙灘音樂節」「鵬城金秋藝術節」「深圳國際旅遊文化節」「青春之星電視大賽」「大劇院藝術節」「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國際雙年鋼琴比賽」「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深圳客家文化節」,皆成為深圳文化的品牌。

 深圳有由世界廣場、世界雕塑園、巴黎之春購物街和侏羅紀天地共同構成的人造主題公園的世界之窗;深圳河口的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位於市區的自然保護區,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189種、上10萬隻候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西麗湖畔的野生動物園每日推出的大型動物廣場藝術表演是目前世界動物園中絕無僅有的大製作;深圳民俗文化村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居民建築於一園的大型文化遊覽區;深圳青青世界以其濃厚現代色彩的山林野趣,被譽為「第四代旅遊產品」的典範。文化產業在深圳正在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第四大支柱產業」。在發達的新聞出版業、廣告業、文化產品製造業、文化娛樂業、體育業、文化旅遊業、廣播影視業等骨幹文化產業中,印刷、媒體、文化旅遊等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6

 然而,人們在談起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新興城市或區域的時候,常常會因為其缺乏歷史的遺存而將其冠之以「文化沙漠」。即便它擁有遠超於無數歷史文化名城的驕人的文化成就,依舊會被認定為缺乏文化底蘊。

 那一年,我應邀到深圳書城與讀者交流。事先我有些忐忑。在傳統文學式微的當下,又尤其在深圳這樣一座技術與資本密集的城市,一個不經官方組織,僅憑海報招徠聽眾的文學講座會有聽眾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憂慮完全是多餘的。在與擠滿了講堂的那些陌生而真誠的人們的問答對話中,我其實是真正的受益者。

 我在這次交流中的最大收穫,是在更深刻的程度上堅定了我對文化的一種認識。

 文化從來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就是不斷挑戰傳統界限的過程。城市的命脈不在於遺產式的文化積澱,而在於代表着創意和創造力的文化流動。一個城市的文化興盛,有時候並不需要文化積澱作為根據和理由。在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文化上後發的城市或地區完全可以依托日益流動的資本、人流和文化資訊、文化產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文化發展上的超越。文化在一些沒有積澱的邊緣地區興起,乃是一種常見的歷史現象。近代以來,無數文化積澱相對薄弱的城市或地區後來居上。世界上不少國家與地區都有欠發達地區憑藉自身的有利條件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區域內經濟發展趕上並超過比較先進的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今天,誰也無法否認這些當年的「文化沙漠」在世界城市中的文化地位。

 同樣的歷程,我們在深圳的誕生和發展中再一次看到。利好因素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越來越多:先進的發展模式和管理經驗讓人耳目一新,極大地甚至是從根本上提振了生產力迅猛增長的動力;來自內地的移民勢如潮湧,帶來了各自的文化傳統,並與當地的文化交匯融合,形成更為廣闊強大的嶄新的文化形態。經過數十年的經營,深圳從邊陲鄉村走向了全國性直至國際性的大都市。一個新興移民城市獨特的地緣和人文環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獨特的機遇引發了城市化進程的一系列創新,年輕而又熱愛冒險的人們走到一起,用前衛、進取和開放的精神洗刷傳統的封閉和惰性。城市人口構成的多種多樣,為多元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創造性的思路和答案。代表原有封閉生活的傳統意識被新一代的朝氣蓬勃的現代觀念取代。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深圳是靠夢想和靈感而不是靠自然資源建造的輝煌城市。菲茲傑拉德評論菲尼克斯的「太陽城」所言的「任何社會在其歷史上都沒有此類記載……深思熟慮的創造」,同樣適用於深圳。

 7

 深圳,一座充滿活力、欣欣向榮的新興城市,猶如一顆燦爛的新星,照亮了中國的世紀。

 中國沿海經濟特區的開發,是二十世紀中國的重大事件之一,沒有經濟特區的開發也就沒有現代中國。新型的經濟開發區以其複雜多樣的文化成分和社會歷史背景構建起全新的文化體系,並且凸顯出自我的文化價值與意義。

 在深圳這幅不斷展開的現代化寬廣畫卷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刻認識文化的本來意義和它的真正動力及規律,而不是沉浸在文化底蘊和文化沉澱中裹足不前,是一切文化創造的前提。

 我國作為五千年不間斷的文明古國,作為多民族一體化的文化大國,其最重要的構成特徵就是在發展中豐富,同時又在豐富中發展。生產力越發展,經濟與文化的關係就越密切。文化與經濟是人類所創造的財富中的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物質財富、經濟財富的總和即是文化。文化滲透於經濟的全過程。開放性、包容性和創新性,是文化得以綿延發展的根本要素。深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開放、包容與創新的過程。

 未來學家曾經預言:「一個高技術的社會必然也是一個高文化的社會,以此來保持整體的平衡」。

 深圳的發展正印證了這一預言。

 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城市,有的千年凝滯如一夜而成為古蹟;有的一夜超越似千年而成為奇蹟。

 深圳就是後者。

 四十多年過去,今天的深圳依舊年青。

 不久前,我坐在深圳麒麟山上明亮的陽光下,聽幾位年輕的公務員和企業家侃侃而談他們服務的街道怎樣刻畫生態框架、塑造組織三宜街區;怎樣立體開發、產城融合、構築城市新客廳;怎樣布局新的文體設施集群、挖掘活力空間、完善民生服務;怎樣用現代理念創辦企業,怎樣延請國外的導師現場指教,怎樣運用讓人耳目一新的先進發展模式和管理經驗,從根本上提振生產力迅猛增長的動力……幾位都有着高學歷或國外留學的背景,國際視野,決定了當地建設的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令我浮想聯翩,心潮起伏。

 這是深圳發展的又一個鮮明的標本。眼前的這些年輕人,是當年深圳開發出生的全新一代。他們身上承續着那個時代的基因,流動着那個時代的血液,煥發着那個時代的遠大追求、充滿信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這是深圳最大的財富、底氣和希望。

 站在蛇口的海邊,想像當年移山填海的壯偉景象,想像當年驚天動地的爆炸是怎樣開拓了歷史進步的道路,我感慨萬千。蘊藏在民眾中的創造力,是那麼難以想像的偉大。一旦釋放,會創造怎樣令人難以想像的世界奇蹟!

 那個時代就是大海,風雲激盪,浪潮洶湧,深圳是誕生在時代大海的奇蹟。它自身也是大海,創造了無數的奇蹟。

 深圳,中國的一個亮點,世界的一個奇蹟,一個民族走向興盛的縮影。

 ……

 我滿懷欣喜地祝福:

 願我詩情的滾滾巨瀾

 穿越你的波峰浪谷!

 ……

 心中充滿着你的形象,

 你的港灣,你的峭岩,

 你浪濤的喧譁,你的水影波光。

 (註:文中引用的詩句全部出自普希金的《致大海》)

 陳世旭:先後出版長篇小說《夢洲》《裸體問題》《將軍鎮》《世紀神話》《邊唱邊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等以及《風花雪月》《都市牧歌》等散文隨筆集、中短篇小說集多部。短篇小說《小鎮上的將軍》獲全國第二屆優秀短篇小說獎、《驚濤》獲全國第四屆優秀短篇小說獎,《馬車》獲全國1987年-1988年優秀小說獎,《鎮長之死》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等。

責任編輯:朱劍明 大海的奇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