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兩會齊魯觀】比亞迪「北上」背後:數智時代的泉城韌性

【兩會齊魯觀】比亞迪「北上」背後:數智時代的泉城韌性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01-11 22:06:5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2年12月28日,濟南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閉幕,大會審議通過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四次提及的「韌性」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加快建設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對於像濟南一樣的老牌工業城市而言,韌性,是從容應對風險的堅韌,也是面向機遇、奮力生長的生命力。在新動能取代舊動能的過程中,眾多國家級、省級重大戰略紅利疊加的濟南,其自身也經歷了一場老牌工業城市的向新蛻變,而深厚的工業基礎也逐漸生髮出新的枝葉。

    工業城市的底氣

    對於一座工業城市,特別是像濟南創造過諸多輝煌時刻的明星工業城市而言,發達、完備的產業結構是發展的底氣所在。但在時代新舊更迭中,曾成就了這座城市的傳統產業,因其龐大的體量以及產業慣性,反而或多或少會成為城市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難點。但一旦以新動能改造舊產業,所蘊含的能量卻又是十分可觀的。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濟南將目光望向了數字化、智能化。事實證明,在以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方面,濟南以敏銳的感知搶抓了這一次機遇。《2019年濟南市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調查報告》顯示,當年接受調查的22個行業的882家機構和企業中,有51.6%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的實踐中,中國重汽智能網聯重卡項目,力諾特玻智能車間,齊魯製藥數字化、可視化運輸管理解決方案,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一批成功項目、案例陸續湧現出來,同時,浪潮、萬騰科技、濟南二機床等濟南本地工業互聯網優秀服務商也逐漸壯大。

    在頂層設計層面,濟南密集發布了《濟南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濟南市工業技術改造項目政策明白紙》《濟南市「十四五」加快數字化高質量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規劃,持續增強自身的數字優勢。

    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台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公示名單中,濟南有8個案例入選,佔全省三分之一;34家企業入選省級產業互聯網示範平台,數量居全省第一;山東16市數字經濟發展活躍度指數榜單中位居首位;黃河流域數字新經濟城市20強榜單中位居榜首;入選全國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城市……脫胎換骨後的企業以及愈發有韌性的產業體系,再次成為濟南向數智時代闊步前行的底氣。

    機遇面前的生命力

    城市的韌性,是從容應對風險的堅韌,也是面向機遇、奮力生長的生命力。

    2022年11月30日,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實現首台整車下線。作為起步區投資規模最大、示範引領最強的重大產業項目之一,總投資達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集成了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廠房,全部建成後年產15萬輛整車以及電動總成和電機等核心零部件。

    在起步區這片產業新高地上,一個龍頭企業、優質項目被寄予了帶動產業鏈、創新鏈、布局更多優質項目的希望。「縱深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加快起步區聚勢突破」,政府工作報告中,濟南進一步將起步區建設放在了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

    王傳福在首台整車下線儀式上也表示,「比亞迪將以濟南基地首台整車下線為新的起點,助力濟南建成國際知名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實現千億級產業鏈集群。」

    而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濟南僅起步區一處,便陸續引進了比亞迪項目、國電投氫能示範基地項目。據悉,下一步,新能源、新材料、機械人等一批優質高端的產業項目也即將被引入到起步區,以上已經或即將引入的便是起步區「6+4+2」重點產業中6大二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濟南為何會吸引來如此眾多的新興優勢產業?這其實得益於濟南作為老牌工業城市的工業底蘊的沉澱。無論是新能源整車製造,還是浪潮服務器領域掌握絕對話語權,抑或是透明質酸鈉全球稱霸,這些在濟南飛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其實在當地都擁有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產業積累。正如學者所言:「濟南有發展的優勢條件,一旦獲得機遇,很快就能這種能力和底蘊發揮出來。」

    創新中磨鍊城市韌性

    在引入優質龍頭企業的同時,近年來,濟南本土的新興產業也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奮進姿態。

    2022年10月7日,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山東點火升空,將「微厘空間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0月19日,世界首個「電磁驅動地面超高速試驗設施電磁橇」階段性建成並成功運行;中科院自動化所、哈工大、新松機械人等14家龍頭單位共同參與的國家機械人創新中心即將揭開面紗……濟南近來傳出的一系列爆款新聞,都指向了同一個單位——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

    數據顯示,創辦三年來,在山東產研院深耕的4領域、15個技術方向中,累計建設創新轉化機構80家,實施創新項目超過360個,創新轉化技術近3000項,投資孵化衍生高科技企業300餘家,並以30億元的省市財政投入撬動了500億元的社會投資。

    放眼濟南全市,本地原生的創新活力加速迸發。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濟南轄內齊魯科學城加快規劃建設,量子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建設全面推進,空天信息大學校區改造加快推進,新獲批全國、省重點實驗室各5家,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4家,濟南躍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強第36位:濟南深厚的工業基礎在強勁的科技創新實力催生下生髮出新的茂盛枝葉,而這些共同架構出的現代化產業結構以及其中相信的生命力,也正是濟南的韌性。(侯寶之)

責任編輯:嚴燕紅 【兩會齊魯觀】比亞迪「北上」背後:數智時代的泉城韌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