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課題組在深圳市工商聯的指導下,連續第二年編制深圳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並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實地調研,旨在持續從企業微觀層面探討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評價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引導企業實踐高質量發展。11月23日,《深圳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2022)白皮書》在深圳發布。
深圳高質量發展與新結構研究院(以下簡稱高新院)助理研究員張致鵬在分析指標數據亮點時指出,在創新維度,參評企業碩博人員佔比8.59%、中位數3.52%,高於全國、上海、北京平均水平;研發強度達23.4%,遠高於深圳上市公司2.33%的水平。34%的參評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研發合作,合作項目平均1.3個,合作金額平均780萬元。但其中僅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是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院所合作,就近的知識交流和創新咬合尚需加強。
在協調維度,94%的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有上游供應商,平均占其總供應商42.2%;91.4%的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有下遊客戶,平均占其總客戶29.6%。今年參評企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價值鏈的程度超過去年。
在共享維度,有54%的參評企業開展了慈善捐贈或扶貧等公益活動,涉及金額平均為150萬元。其女性工資中位數是男性工資中位數的89%,高於全國平均82.95%的水平;女性高管佔比33.1%,超出全國(14.6%)、全球(24.0%)、歐洲(28.6%)平均水平,與北美(34.4%)大致相同。
高新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李飛在參評企業高質量專利評價中介紹,指標體系採用是否在海外有同族專利權的發明專利;是否維持年限超過五年的發明專利;是否開展了質押融資的專利;是否經無效或訴訟仍維持有效,或成功維權的專利;是否獲得國家、廣東省和深圳市專利獎;是否屬於國家、廣東省和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的發明專利等標準來考察參評企業的專利質量,發現半數以上企業專利符合上述1-2個標準,整體表現較好。參評企業77%以上的高質量專利布局在戰新和未來產業領域,但在專利運營方面表現不足。課題組特別就參評的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專利情況做了分析,其中參評的11家深圳市創新型中小企業高質量專利表現與參評企業平均水平一致,反映整體參評企業高水準的創新產出。參評的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在製造業,83.3%的企業高質量專利達到兩個以上標準、最高達到4個,表現優於深圳前三批16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專利平均水平。
會上,哈工大(深圳)數據安全研究院副院長韓培義提出,通過機器學習得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指標。綠色維度的人均能耗、創新維度的人均與高校、院所研發合作數連續第二年進入最具代表性指標。粵港澳大灣區上游供應商佔比成為首次進入最具代表性指標的協調維度指標。
在研討環節,多位專家學者對白皮書進行點評,提出建議。
「高質量發展本身就具有創新性。創新需要投入,企業要有創新動力就需要有效益基礎。指標體系結合企業數據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圳企業確實是在沿着創新路徑逐漸向上攀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認為,這是一份很有價值的報告,可以不斷反映深圳創新從低到高、從小向大,以及與周邊城市的關係,企業創新高端化過程與大學、與科學的關係。一是具由穩定性,以准隨機方式獲得樣本企業,對於連續參評的企業,又可以獲得更多連續可比數據。二是指標體系與創新主題的相關性。共享維度涉及的社會公平性與創新性具有一定的正相關關係,影響創新的可持續性。綠色維度也與創新維度強關聯,企業綠色發展水平的提高,其實是一個產業升級、能源結構調整的過程。協調維度更主要反映空間的專業化分工過程,不同城市發展出不同的產業層次。
深圳市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原深圳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南嶺點評道,企業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之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概念、理論和範疇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研究。高新院能夠把這一套指標體系做出來,而且做了兩年,值得堅持下去,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品牌。南嶺同時建議,以現有理論基礎為鋪墊,以核心指標和細項指標為支撐,連續開展數據驗證,比照企業實踐,規範科研方法,優化共享、創新、協調等維度指標,使指標體系更具有普遍意義。
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教授進行了線上點評,並建議保持指標體系結構的穩定性,增加綠色生產、綠色供應鏈等綠色發展過程評價指標,同時白皮書應對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第九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楊蕙馨教授也建議連續開展指標體系研究,提高企業樣本量,優化相關指標。(記者 黃鳳鳴)
頂圖:白皮書發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