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是本港由亂及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如何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至關重要。就此,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研究所)聯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澳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共同舉辦「2022全球灣區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分享和探討全球灣區的經驗、現狀和對大灣區未來發展的啟示。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姚祖輝致辭時表示,隨着全球化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未來世界的競爭將是城市群之間的較量,他對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在當中脫穎而出抱有極大的信心。研究所所長何濼生教授作主題報告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和框架協議處處體現制度創新精神,同時建議未來制度創新應充分考慮公眾意見及全面考量改革的各類成本問題。
本屆香港分論壇從本港發展的角度聚焦區域治理與制度建設、區域融合與香港角色、跨地域交流與灣區融合三大學術主題。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教授強調,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及香港未來發展,說明國家寄予厚望。面臨複雜多變、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外部環境,應遵循穩中求進、高質量增長的發展策略。為實現這一點,要推動建設國內大循環、國際外循環雙循環格局,香港是兩個循環的交叉點,其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應充分發揮好當中的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卓越教學發展中心聯席總監李子建教授從教育角度介紹了大灣區人才培育的挑戰和機遇,提出粵港澳合作辦學和建議港府對高等教育有全面規劃,增加STEAM 相關學位,鼓勵不同學科交流產生協同效應,並增加對應用型人才培育的補助,推動香港自資院校和教資會大學及聯同內地高校合作,來講好大灣區的教育故事。
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中國經濟師梁兆基簡要分享了人民幣國際化策略。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女士指出,大灣區中港深廣城市群科技發展指數居世界前列,未來潛力無限,並認為區域融合,尤其是融入亞太區將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策略的重點。日本創價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林大偉博士亦持類似觀點,他強調香港在亞太地區,貿易及金融領域的強中介地位,未來應需要進一步加強。是次會議發言嘉賓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宋小莊教授、中大亞太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紀緯紋講師、嶺南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何麗莎和研究所研究發展及項目經理孔永樂。
研究所副所長、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博士主持問答環節,內容圍繞大灣區內互聯互通問題,包括港澳居民在內地交通出行、法治和仲裁層面的制度銜接等。中聯辦研究部一級巡視員張軍總結發言時指出,是次論壇將對大灣區發展以至國家發展大有裨益,寄語香港各界學習二十大精神,期望智庫和學界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做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工作開好良方、獻好良策。
據悉,本屆是第二屆全球灣區發展國際學術會議,會議綜合了現場會議、網絡連線、視頻錄播、線上即時直播等方式研討交流,並分設經濟、社會、傳播、政治、法律等多個學術領域分論壇,線上線下有逾百餘位境內外、來自不同類型機構和行業的專家學者參會,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