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商報承辦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暨粵港合作輝煌成就巡展」香港站一連五日在港舉行,今日(5日)在中環街市舉行開幕式,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華懋集團業務轉型及創新總監胡達明、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黃家和、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會長朱國基、香港島婦女聯會主席金鈴、香港商報執行總編輯羅興輝及香港商報副總經理徐文等擔任主禮嘉賓。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商報創刊70周年,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地向海內外展示大灣區建設成果及讓廣大市民加深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由香港商報承辦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暨粵港合作輝煌成就巡展」首展深圳站已於9月1日開幕。本次巡展以「融通大灣區」為主題,採用「圖片展+明信片+全媒體呈現+雲展覽」的形式,全景展現粵港澳大灣區「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蓬勃圖景。
香港作為本次巡展的第二站城市,展場位於中環街市一樓INNO體驗區,展出100多塊展板,供市民盡覽大灣區「9+2」城市的創新成果及粵港合作的輝煌成就,展期至9月9日結束。巡展在香港展出之後,還將分別在廣州、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佛山、珠海等大灣區城市進行巡迴展出,展期為兩個月。巡展期間,活動承辦方將在巡展各城市現場派發活動明信片,包括在香港各地鐵口、博物館、太空館、圖書館、出入境口岸等地公益派發。此外,活動還開啟了「雲展覽」線上看展互動模式,只需掃碼進入就可看到大灣區各城市創新成果。
張曼莉在致辭時感謝主辦方香港商報舉辦是次巡展、讓大灣區各地居民了解大灣區科技發展的輝煌成就。她提到,香港在創科發展上一直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無間,尤其是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兩地政府正共同推進深港創新合作區建設,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
張曼莉又指,特區政府已在去年9月與深圳政府簽署了合作安排,為發展深港創新合作區定下合作方向,並推出聯合「政策包」,提供方便人流、創科資源流、開辨業務等措施。她續稱,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組成的合作區,將集合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成為推動大灣區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至於廣東省方面,張曼莉形容廣東省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重要夥伴,早在2004年兩地聯合推出粵港科技合作支助計劃,加強機構間的科研合作,特區政府透過計劃至今已批出了近9.8億元,支持340個項目。而截至去年底,廣東省亦批出了3.7億元人民幣,支持香港科研機構進行研發和建立實驗室。展望未來,香港將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科創機遇,與大灣區各城市加強合作、優勢互補,為國家建設成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
韋志成致辭稱,市建局一直以創新、突破的思維,處理舊區更新工作,用大量的智慧科技提升更新項目效益,將舊區打造成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他又提到,大灣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的智慧城市,期望未來各城市間有跨市的空間數據分享平台,利用數據令城市間有更好的融合。
華懋集團業務轉型及創新總監胡達明
胡達明表示,過去幾年國家積極支持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建設,香港、澳門、深圳、廣州以及其他大灣區城市受惠於國家政策全面融合和推進。同時,特區政府也把創科作為施政的重點,近年大力投入科研,孕育了不少初創企業和獨角獸企業,而且本地生物科技的融資規模也進佔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相信在特區政府及大灣區各個市政府聯手合力推動下,大灣區將會持續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國家科技發展注入動力和作出貢獻。胡達明稱,深信未來大灣區的人才將持續雙向流動,定能創建和推動經濟及產業繁榮,締造宜居的生活環境。在國家的支持下,灣區勢將成為重要的發展引擎。
香港商報執行總編輯羅興輝
羅興輝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
是次巡展獲得了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珠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東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江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肇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深圳報業集團作支持機構;華懋集團、市區重建局、中環街市作協辦機構。(記者 馮煒強 攝影 馮瀚文 蔡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