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稅局刑事調查局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過去兩年與疫情經濟刺激法案相關的詐騙案件數量激增,其中僅國稅局已處理的案件就有660起,涉案金額超過18億美元。美國媒體分析稱,這表明美國應對疫情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缺乏透明度與監管,許多資金被錯誤分配。
據報道,美國聯邦政府承諾支付4.2萬億美元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幾乎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現已支付了超過3.6萬億美元。在疫情紓困計劃中,聯邦政府向個人派發1200美元支票、向小型企業提供貸款。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說,幾乎所有的疫情紓困項目都被不法分子盯上,其中美國聯邦中小企業管理署的「工資保護計劃」和經濟傷害災難貸款是遭欺詐最嚴重的兩個項目。
例如,去年3月,得克薩斯州一名男子成立空殼公司以詐領紓困貸款,並用騙到手的2480萬美元購買豪車;喬治亞州一名男子騙取小企業紓困金6萬美元後,竟去購買遊戲卡。美國《國會山報》報道說,一家沒有員工的「非營利組織」,其負責人卻謊稱僱用了25名員工且月薪成本超過12萬美元,並因此從政府的「工資保護計劃」獲得30多萬美元補貼。在另一起案件中,一對夫妻利用偽造的身份或盜用死者、外國交換生的身份,提交了150多份貸款申請,涉案金額高達數千萬美元。
目前被披露的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美國司法部報告說,與疫情紓困法案相關的被欺詐資金達80多億美元。《華盛頓郵報》指出,司法部的報告反映欺詐案件的數量可能被大大低估了。聯邦官員只統計已提起或結案的案件和指控,不包括仍在審查的涉及高達數百億美元的案件。與此同時,大範圍的詐騙案件進一步暴露了美國國內個人信息數據安全風險。長期以來,美國民眾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導致電信詐騙頻發。
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去年5月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專門追查與疫情有關的詐騙案件。《華盛頓郵報》評論說,聯邦政府加強對此類案件的執法力度,反映華盛頓開始意識到,政府許多資金可能被錯誤分配,隨着國會考慮再次大幅增加支出以應對疫情,美國公眾對資金使用的透明度與監管的擔憂凸顯。(作者:李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