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 全民健身一起向未來   

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 全民健身一起向未來  

責任編輯:黃鶯 2022-03-07 10:56:34 來源:新華社

 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北京冬奧會剛剛折柳作別,詮釋「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理念的北京冬殘奧會大幕已經開啟。除了向世界奉獻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季運動盛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也將為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留下寶貴遺產,讓全國人民共享冬奧「紅利」,擁抱健康生活。

 冰雪運動助力全民健身更加多彩

 北京申冬奧過程中,中國提出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數據顯示,從2015年北京申冬奧成功到2021年10月間,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24.56%。

 這樣一個宏偉目標的實現,讓眾多國際體育組織官員讚不絕口。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就表示,本屆冬奧會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將極大促進人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巴赫說,「而從世界範圍來看,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將為冰雪運動開啟新時代。」

 冰雪運動對人們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有目共睹。在北京詠懷體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兵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為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更多樣的抓手。

 王兵說:「過去我國體育事業存在『夏強冬弱』『冰強雪弱』的問題。現在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大幅增加,冰雪運動實現了從北到南、從冬季到四季、從小眾競技運動到大眾時尚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級,改善了我國體育項目發展結構,豐富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讓全民健身更加多彩。」

 冰雪熱潮拓展全民健身發展潛力

 對於中國舉辦冬奧會所帶來的「紅利」,作為單板原創品牌創始人的賴剛感受頗深。從北京磁器口的第一家單板店,到如今全國30多家門店、將近200人規模的公司,創業十幾年的賴剛認為,「全民滑雪的熱潮才剛剛開始」。

 堅定不移地和年輕人走在一起,是賴剛的創業思路,也是全民健身事業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

 國家體育總局委託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顯示,按照年齡段劃分,18—30歲居民冰雪運動參與率最高,為37.27%。冰雪運動的時尚和社交屬性,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滑雪也成為繼馬拉松之後,又一個「爆發式」增長的全民健身項目領域。

 「我們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低於30%的增長,每年幾乎都可以確保40%乃至50%的高速增長,」賴剛說。

 王兵對於冰雪運動在大眾層面的發展前景同樣保持樂觀。他表示,大量年輕人參與冰雪運動,一定程度上會使參與全民健身的人群結構發生變化,從以青少年、中老年為主向更加廣泛的年齡段轉變。「90後」「00後」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他們熱愛冒險、樂於分享、消費觀念超前,未來的消費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加之日益豐富的冰雪運動場地設施,都為冰雪運動在冬奧會後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播放的萌娃滑冰滑雪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冰雪熱潮的延續,還需要吸引更多的「萌娃」參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冬奧會首金獲得者楊揚已經把目光投向更長遠的地方。她建議要加強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果轉化,鞏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發展成果,持續推動青少年冰雪運動發展。

 冬奧遺產促進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每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下的最為重要的遺產之一。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一股運動健身的熱潮,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推進,科學健身促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備組織過程中,場館賽後如何利用,冬奧遺產如何服務全民健身,始終是賽事組織者的重要考量。

 據介紹,北京冬奧會後,新建場館「冰絲帶」將着力打造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閒、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冰雪運動中心。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在進行冬奧改造時,也充分考慮了賽後利用問題,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利用其南廣場地下空間建成冰上運動中心,包含一塊標準冰球場和4條標準冰壺賽道,賽後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此外,運動習慣和健身消費理念具有一定延續性。作為重要冬奧遺產的冰雪運動熱潮也勢必會反哺全民健身夏季項目。

 王兵表示,隨着人們參與冰雪運動熱情的提升,人們的健身需求將日益增長、愈發多元,形成冰雪運動項目與傳統全民健身項目間的互促發展,更能催生出一些新的健身項目和玩法,如雪地馬拉松、冰上龍舟、旱地冰壺等,形成項目間的融合創新,進而促進全民健身服務整體的提質升級,助力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責任編輯:黃鶯 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 全民健身一起向未來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