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推動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支持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在城市群或都市圈內開展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居住證互通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地提供。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孫文華博士認為,此次戶籍改革充分體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精神。他指,目前中國已經逐步放開了大型城市及中小型城市間的落戶限制,但超大型城市的落戶限制還沒有放開,且城市間戶籍制度的公共服務存在差異,此次戶籍人口管理服務改革的試點,需要探索城市戶籍公共服務的無差異化。
戶籍改革事關公民在就業、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權益,在孫文華看來,「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是一次改革,需要加強信息管理,以應對人口變動對公共服務支出的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的一個重要意義,是使人口登記信息更為準確,因為存在「人戶分離」現象,即居民的經常居住地和常住戶口登記地不一致,造成了信息的混亂。此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也意味?一些大城市的落戶自由度可能要增加。
「像北京、上海等一些特大型城市對落戶還有一些限制,實際上這個意義已不大,即使不給常住在這裏的『異鄉人』登記戶口,但他們已經事實上居住和生活在這些城市,國家也有相關的社會保障措施支持他們。」黨國英說,不給常住居民登記戶口,其實是不合適的,這些大城市沒有充分理由要限制人口規模。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支持建立以身份證為標識的人口管理服務制度,推動加快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記者 朱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