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命運多舛 跌跌不休 中概股掀「退美轉港」潮

命運多舛 跌跌不休 中概股掀「退美轉港」潮

責任編輯:黃麗盈 2021-12-23 00:43:12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美國高舉《外國公司問責法》疊加滴滴打響大型中國互聯網公司從美股退市第一槍,本已傷痕累累的中概股再次遭遇雷霆重擊,陷入跌跌不休的漩渦。眼下中美在審計底稿監管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加劇了市場對中概股潛在退市風險的擔憂,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受訪專家認為,中概股夾在中美監管部門的法律規定之間,摩擦恐難以調和。如果兩國不能就審計規則達成解決方案,中概股迎來退市潮是大概率事件,而港交所將是諸多中概股的首選,這一趨勢將有利於提升香港市場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中概股遭「補刀」再失血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2月2日稱,已修訂完善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相關的信息提交與披露的實施細則。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正式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加上隨後的滴滴宣布將從美國退市,引發了投資者對中概股大範圍的退市憂慮。12月3日,除滴滴自身股價大跌外,其他熱門中概股也慘遭「血洗」。據Wind統計,在283家中概股上市公司中,12月3日僅有31家收漲。跌幅在8%以上的有130家。其中市值最大的前十大中概股1天內市值縮水830億美元,接近8500億美元總市值的10%。

 今年以來,中概股公司的日子普遍不太好過,除了中國大力整頓教育、房地產、互聯網等行業令股價承壓,投資者對美國不斷收緊的監管政策同樣心生寒意。受國內外監管政策持續收緊的影響,中概股今年跌跌不休,陷入一片哀嚎之中。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3日收盤,今年以來,在美上市的所有中概股中有239隻累計出現了下跌,佔比高達73.8%,其中更是有123隻中概股的累計跌幅超過50%,佔比達38%。另據彭博社的統計,追蹤美股中概股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CHNX)今年有8個單天的跌幅在5%以上,而過去20年中標普指數只有5次這樣的單天跌幅。該指數今年累計下跌約43%,創下2008年以來最差年度表現。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是一個劍指中資企業的歧視性法規,對中概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打擊了投資者對中概股投資的積極性和信心。「美國已將資本市場政治化,美國股市以及美國資本市場的自由化程度已經發生了大倒退,毫無疑問會動搖美國股市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董登新說。

 裹挾在中美監管之中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詹斯勒12月2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雖然有50多個外國司法管轄區和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合作,並允許其檢查審計底稿,但中國內地和香港都不允許。

 根據中國有關保護國家機密和安全的法律,在中國境內發生的交易和事件有關的商業賬簿和記錄必須保存在中國境內。同時,《中國證券法》也規定:境外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直接進行調查取證等活動;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活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對於《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施細則的出爐,中國證監會將其視作「資本市場監管政治化」的體現,認為該法案無端打壓在美上市中國企業,脅迫中國企業退市,這不僅有悖於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和法治理念,也損害了全球投資者利益和美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是一種「多輸」的做法。

 就中美審計監管合作方面,中證監發言人指出,近期中國證監會與美國證監會、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等監管機構就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坦誠、有建設性的溝通,對一些重點事項推進合作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並相信只要雙方監管機構繼續秉持相互尊重、理性務實和專業互信的原則開展對話磋商,一定能夠找到雙方都接受的合作路徑。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認為,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當年有部分是因為達不到內地的上市門檻而遠赴美國上市。在美國監管機構不能查看審計底稿的情況下,不排除當年它們當中有些通過財務造假等手段在美上市。美國新規出台後,這些不能滿足監管條件的中概股,被迫退市將是板上釘釘之事。「對於部分中概股來說,在中美關係較好的時段,監管機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中美可以各讓一步。如今中美關係持續緊張,裹挾其中的中概股的命運恐怕不妙。」呂隨啟說。

 回歸港交所是大勢所趨

 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延續了上屆政府對華政策持續強硬的姿態,在投資、科技、金融等領域持續向中國發難。在今年年初,為遵守特朗普政府禁止美國人投資「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的行政命令,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對中國聯通(香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三家中國公司進行退市處理。

 此外,自中美貿易戰以來,已有多家中概股尋求二次上市或私有化的浪潮,以規避風險。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等已悉數回歸,中國社交媒體龍頭——微博也於12月8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而據彭博數據統計,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約有超270家,其中部分已經尋求在香港「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但根據美國銀行此前的一份研究,其中150家中概股並不符合香港上市的要求。

 而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在逐步放寬第二上市門檻。今年11月19日,港交所更新了關於海外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的章程,將於2022年開始,降低回港二次上市的標準,包括對市值和股權架構的規定,以及對「創新產業」定義的要求等,對海外上市的優質傳統企業和更多中概股公司「開綠燈」。

 在呂隨啟看來,中概股回歸港交所是最理想的選擇,因為香港市場國際化、市場化程度高,投資理念相對成熟。「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如果讓它再回到A股這個框架裏頭,那麼它的國際化色彩一下子就沒有了。香港市場則不同,它更具國際化,同時資金的流動也更為便利,非常適合中概股。」

 董登新表示,港交所在國際化、自由化方面,絲毫不亞於美國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這為中概股的回歸提供了強有力的市場基礎。「A股市場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遠不及香港市場,因此,大部分中概股回歸港交所可能是最終的歸宿,這應該是絕大多數中概股的一個共識。」董登新說。

 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面對不斷收緊的赴美上市監管環境,以及中國加強網絡安全的審查,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道路亦變得坎坷,不少準備在美上市的公司可能都在打退堂鼓,並紛紛將目光轉向港交所。從數據來看,今年7月以來,還沒有一家企業完成在美上市工作。

 董登新認為,美國針對中國企業的法案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中企在美國掛牌的成本和掛牌的風險劇增,那麼中企在美國掛牌將會走入一個死胡同,也就是說中企將來不太可能再到美國去了。

 香港市場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中樞,具備強大的融資能力,IPO規模常年位居全球前列,為中企赴境外上市提供了強大後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2月9日在參加「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與展望」聯合研討會時表示,大量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數量佔比超過一半,股票市值佔比超過80%。

 這為內地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中證監對企業境外上市持開放態度,充分尊重境內企業依法合規自主選擇上市地。近年來,不少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到香港資本市場發行上市直接融資,這是香港市場國際化的制度體系和市場生態的重要體現。」中證監國際部主任申兵說。

 「隨着越來越多內地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以及一些大市值的中概股回歸到港交所,無疑將改變港交所的體量和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也會使得港交所的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吸引更多的境外機構和國際資本進入到香港市場。」董登新說,中概股回歸到港交所,其實是有益無害的。(記者 朱輝豪)

責任編輯:黃麗盈 命運多舛 跌跌不休 中概股掀「退美轉港」潮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