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醫耀華夏】仁心中醫 甘於「坪」淡

【醫耀華夏】仁心中醫 甘於「坪」淡

責任編輯:萬思琪 2021-12-14 10:01:1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香港這個東方之珠,人人營營役役,抓緊機會拼命賺錢,全因生活逼人。750萬人口中,有社會上層建築的富豪,但更多的是普羅百姓小人物,只要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小人物中有許多好人,他們貢獻自己的力量撐起這個社會,讓這顆東方明珠更放光芒。記者訪問的這位甘願放棄名利、留守坪洲小島濟弱扶傾的中醫黃紫薇,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記者:胡茵

    離島區的坪洲,風光綺麗,面積只有0.99平方公里,島上居民6000多人,遠離香港市區的煩囂。島上沒有車水馬龍的情景,居民多是步行,最豪華的代步工具是單車。

    坪洲島上有一家中醫診所,叫百草軒,早上還不到9:30的應診時間,已經有老年病人早早來到診所門外,見未開門就索性打手機找中醫師黃紫薇,然後心平氣和地說:「不急的,我早到了,你慢慢來。」這時醫師就急急出門,好在從家到診所也就幾分鐘步程,如此,黃醫師就開始忙碌的一天。

    在坪洲島上開診所,服務對象大部分是長者,老年人的病大多數是痛症,有些老人來見醫師,說是腰痛,看了腰後又說腳痛。「面對病人,要處理的事很多,而老人家也的確有痛症,多是退行性病變,針灸可以紓緩疼痛。但另一半是情緒病,他們要的是關心和安慰。」黃紫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打開了話匣子。

    「這裏的病人很友善,像今天早上早到的那位老伯,我開門後,他問我今天忙嗎?我說今天比較忙,病人比較多,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回家煮了麵送過來,他們按自己的思維行事,不待我說要還是不要。」黃紫薇笑着說。這可能是老人家的邏輯,但也只能在坪洲才有這樣的鄰里情。

    老人聚腳地

    坪洲有很多獨居老人,他們的生活大多「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那怕政府提供長者交通優惠,兩元錢就可坐船到中環,有起事來,這些不識字的老漁民是不懂坐船到巿區找醫生的。黃紫薇說,就在前陣子有一位老婆婆突然跑到診所求救說丈夫出了事,她馬上隨老婆婆回家,看見老公公全身抽搐失去知覺,然後紫薇馬上幫忙打999,把病人送到醫院。「八九十歲的老公公、老婆婆是不會去外島看醫生的,她們連999都不會打。那位80多歲的老婆婆走了一條街來我診所,她的第一反應是找街坊醫生而不是打999。」紫薇說島上老人的境況。至於獨居老人的情況就更差了,人到晚年「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他們非常需要安慰和關愛,很想得到安全感。紫薇說,很多老人在那兒看完病,就直接坐在診所和其他老人病者聊上一、兩小時(疫情期間,她要求診所內同時不能多於四人聚集),她那小小的百草軒就成了坪洲老人舒肝解鬱的最佳場所。

    她對島上長者的診金本來就特別優惠,很多老人多有痛風,而痛風最立竿見影的方法是放血,很多病人知道一放血就能走動自如,一發作就嗒嗒嗒踢一雙拖鞋到她診所伸出腳說「你幫我放血吧」,待紫薇幫他們放了血後,老人就輕鬆地走了,也沒想付錢的事。「因為忙,我也常常忘了收錢,話又說回來,他們都是獨居老人,只要看見他們開心,能幫上一點忙,我就覺得活得很有意義,也就開心了。」紫薇淡淡地說。

    嫁作坪洲人

    如果你考到無論中醫或西醫執照,當然希望在中環開診所,賺大錢,在巿區買豪宅,為家人改善生活環境。可是這位中醫師卻選擇在坪洲開診所,只賺微薄的診金。黃紫薇住在坪洲的舊村屋內,進出要自己上下樓梯,屋與屋緊挨,街道的寬度只有一米多,建築簡陋,這樣的居住環境和巿區有商場配套的大型屋苑相比,距離實在太大了。「我住在坪洲20多年了,結婚後就住在這個小島上。」黃紫薇26歲結婚前是個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愁滋味的「白富美」,找了一個坪洲村民做丈夫,嫁進漁村小島後,才開始她真正的人生。而令她願意放棄在市區賺錢的機會,服務當地居民,還不時義診,可以由一段她從醫的故事說起。

    學中醫緣起

    一個女人結了婚、生兒育女之後,必然把全副身心傾注在孩子身上。黃紫薇的小女兒在一歲多開始出現哮喘病,每次病發都讓這位母親心力交瘁。女兒一病就進瑪麗醫院,每次住院至少兩個星期,一病發就高燒至40.5度,因為肺功能弱,要穿保護衣。母親自然衣不解帶在醫院陪伴,如是者進進出出醫院一年多後,這位年輕母親真的快被迫瘋了。她決定試試中醫,幸運的是她們遇到好的中醫師,「我還記得那位中醫只用鱷魚肉、海馬、陳皮等幾味藥而已。」黃紫薇回憶說。小女兒在母親呵哄下咕嘟咕嘟喝腥味無比的中藥,一個月後某日,小女兒說想吐,母親馬上用碗準備接嘔吐物,女兒竟然咳吐出半碗喱狀濃痰,從此哮喘沒再發作。她之後帶女兒到醫院覆診時,照肺X光片不再混濁,當女兒入學後更參與排球等需要大肺活量的運動,可見她已完全痊癒了。「她幼時哮喘發作連兩步路都走不了。」黃紫薇說這件事令她對中醫充滿了好奇。

    全心投入返校園

    由於長期照顧女兒令紫薇的身體變差,更受到焦慮症、產後抑鬱症的折磨。她想既然女兒的哮喘都能治好,於是再次去找中醫做針灸治療,不久後她也完全康復了。從此,她對中醫肅然起敬,更下定決心要學中醫。她馬上找了一份在中醫診所抓藥的工作,之後報讀香港大學校外中醫課程,同時在愉景灣一家中醫診所邊學邊做。2012年,她挑戰自己重返校園,到廣州中醫藥大學全職讀中醫,其時的生活「周一至五在廣州學中醫,周六和日在愉景灣中醫診所上班,在學的五年,除了年初一、二、三,再沒放過一天假。真的是全身心交給中醫。」黃紫薇呵呵笑着說。她說學醫那五年是非常寶貴的時光,她帶着十萬個為什麼的好奇心對中醫學孜孜以求,跟着老師做臨床實驗,為什麼麻黃、杏仁、蟬蛻、桔梗,只寥寥幾味中藥就可以治頑咳?一個簡單的經方可以治好奇難雜症?多麼的不可思議!從她學有所成到2019年考到中醫執業資格在愉景灣工作已有13年臨床經驗。

    到了2020年,她決定在坪洲開業服務島上居民。紫薇說島上居民溫和善良,在海島上的飲食習慣吃海鮮多,濕氣重,這也是島上老人的風土病。「在坪洲開診所不是想賺錢,每天一開診就忙得暈頭轉向,對待病人不但要治病痛,還要關愛安慰兼治心,工作量非常大,但我做得很開心,這裏沒有爭鬥,只有寧靜的小島生活。」

    女兒一句話 坪洲開診所

    黃紫薇在坪洲開設中醫診所前,一直在愉景灣工作,並每星期抽一天時間到黃大仙義診。某天,她的大女兒跟她說:「媽媽,妳可以在坪洲幫幫那些可憐的老人嗎?為他們看病,而且我想多點時間見到妳!」女兒的這一番話,是她決定在坪洲開診所的最大動力。

    消息傳出去後,百草軒現址的業主找紫薇見面,問:「妳想在坪洲開診所?那是賺不到錢的!」紫薇回答:「我是想在坪洲開診所,因為公公婆婆出外島看醫生太不方便了。」業主一聽,二話不說主動減租,而她診所裏的所有家私都是街坊捐贈的。就在前幾天,有一位老公公還撿了一個書架搬到她診所門外,說是因為看到診所裏的書堆得不能放了,就為她找了一個書架。「當你在幫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幫你。」紫薇這樣說。

    因為她在坪洲開診所幫助老人家,為女兒樹立了榜樣,她的兩個女兒現在都受媽媽影響而前往北京高等學府讀中醫,這對紫薇來說是用錢也買不到的最好回報。

    「在坪洲開診所你完全不要想錢就對了,把賺錢兩個字完全拋開,你就會很開心。我在坪洲有房子住,兩個女兒已經上了大學。我也就是一天吃三餐飯而已,用的錢不多。當我完全不想錢的事,天天大聲嚷和耳背的長者說話,那比賺錢更開心,而且在這裏生活完全沒有壓力!」紫薇爽朗地笑道,這一席話是記者跟她做電話補充訪問時說的,那時已是晚上11時多,她一邊和記者通話,一邊和街坊打招呼。她說街坊看見她的診所還亮燈,路過打聲招呼。因為她在診所是凡事一腳踢,什麼買藥、煮藥、看病、掃地……等等,周末工作至晚上11時多,是為了翌日新一天的開始做好準備。

    針灸拔罐 病人免截肢

    在坪洲開診每天都有故事。話說有一位年近70的老婆婆,在政府醫院住了兩個半月,病情惡化進入ICU(深切治療部)兩次。婆婆腹部積水,西醫除了處方去水丸與止痛藥,便再無治療方案。

    婆婆的丈夫來找紫薇,要求盡人事治一治,她抱學醫的初心一試:「我只是想紓緩婆婆身體的疼痛,她腹部積水,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病情十分危重。」如是者紫薇天天到婆婆家中為她針灸,外加處方健脾補腎的中藥。婆婆家庭困難,紫薇分文不收,完全義診。在紫薇的悉心照顧下,一個月後,老婆婆竟然從動彈不得,到有力在床上坐起來,再到能下地在家走動。經過3個月治療,老婆婆可以上下樓梯,自己從二樓的家中下樓,上街買菜,現在更已扔掉輪椅,不僅活動自如,還可以做家務。「我時常看到她上街買菜呢!」紫薇閃大眼睛興奮地說。

    另一個病案是年約50歲的婦人,因為在市區的一次放血治療受到細菌感染,導致小腿腐爛。「2020年11月她來找我看病,因政府醫院要排期到翌年(即2021年)3月才為她做截肢手術。作為中醫的我不忍看到病人受痛,唯有盡力而為。我用最傳統的中醫方法,就是針灸和處方中藥。病人也非常有耐心,天天到診所來,我則為她放膿,去掉髒東西,並且一直鼓勵她。最初我為她針灸,她沒有任何痛覺,後來慢慢有知覺,我用點刺法或拔罐,就這麼簡單的治療方法。」紫薇向記者解釋。有一天,一位朋友到診所,看到她正為病人放瘀血,就好心勸告說:「萬一出事病人告你怎麼辦?」紫薇說已事先與病人協商好,自己只是盡力而為,她朋友正色警告:「那也不行,不能那麼輕信病人的口頭協商,要是對方告你,辛苦考來的中醫資格不是砸了嗎?」還好最後病人經過她的悉心治療後保住了腳,不用截肢。「後來西醫為她做了一個簡單的燒掉壞死靜脈小手術而不用截肢,能有這樣的結果我也很意外,我真心為病人高興。」黃紫薇的雙眼笑成了月牙狀。

    病人由最初萬念俱灰,到後來慢慢康復,並走出病痛陰霾,這也許就是紫薇選擇在坪洲開診所最希望見到的事。

 

責任編輯:萬思琪 【醫耀華夏】仁心中醫 甘於「坪」淡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