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綠債發行已逾3000億 香港打造綠色金融重鎮

綠債發行已逾3000億 香港打造綠色金融重鎮

責任編輯:謝燁挺 2021-09-21 00:50:43 來源:香港商報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將香港打造成為區內綠色金融中心,港府也承諾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事實上,港府近年銳意發展綠色金融,迄今累計發行綠色債券總值已逾3000億元,未來5年更計劃再發行多1700億元綠債。經濟學家看好前景,預期未來幾年本港有望發展成為區內綠色金融重鎮。香港商報記者 周健鑫

 綠色債券在《巴黎協定》簽訂後,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全球迅速發展。2015年12月,各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較全球工業化前不超過攝氏2度之內,並爭取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並在2050至210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即溫室氣體的排放與吸收正負抵銷,實現零排放。

 減排可說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要從技術和經濟兩個層面同時發力,才能盡早實現碳中和目標。可通過使用低碳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也可以植樹造林吸收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等。但無論是新能源、再生能源、植樹造林,還是眾多減排節能項目,都需要資金,自然離不開金融市場的源源活水。綠色金融的核心,就是借助成熟的金融工具,為綠色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推動力,綠色金融產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股票、綠色基金、綠色信託、綠色債券及綠色保險等。

 七成綠債為內企發行

 在一眾綠色金融產品中,目前以綠色債券(Green Bond)最常見。與普通債券一樣,綠色債券也定期派息,為投資者提供穩定收益,現時主要由政府、金融機構及發展商發行,綠色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專門投資於各環保項目,如建造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設備、綠色運輸等。投資綠色債券,能讓投資者參與可持續發展的環保項目,讓投資與環保同行。

 發行綠債有利亦有弊,與普通債券相比,發行綠債手續較複雜,除了項目需要符合既定的綠色環保要求外,亦需要第三方認證及定期披露進度。至於企業發行綠債又有什麼好處?金管局金融學院轄下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指出,綠債可享比傳統債券較低的融資成本,借貸成本低約0.033%,雖然融資成本只便宜少許,但對於企業而言,借貸成本低始終是發行綠債的重要誘因。對投資者而言,環保可再生能源項目,多數具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在市場波動時,相對派息也較穩定,對投資者亦有一定的吸引力。

 據財經數據企業路孚特(Refinitiv)統計,2021年首季全球已發行超過300項綠債,涉及總金額已達1300億美元規模。事實上,香港早在2015年便已有上市公司發行綠債,近年香港發展綠色金融成就突出。參考香港金管局資料,在港安排及發行的綠債近年持續增加,2019年達99億美元(約769億港元),與2015年相比多出9.9倍;截至2019年底,本地、內地及海外機構在港安排及發行的綠債已達260億美元(約2019億港元),內地機構及企業是綠債最大發行者,約佔七成,達約180億美元(約1397億港元);港府亦先後發綠債,為政府綠色工務項目融資。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的數據顯示,其中綠債逾六成資金均投放至低碳建築,其餘則為廢物處理、交通、能源等。該組織今年5月公布「2020年香港綠色債券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在香港安排和發行的綠債和貸款總額達到120億美元(約933億港元);自2015年至2020年底,累計發行總量超過380億美元(約2955億港元)。

 港府資助企業發綠債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2021年會活動時表示,香港是發行綠色金融產品的理想平台,提供一站式全面服務。在未來5年,香港計劃再發行多種幣值、共計相當於1700多億港元的綠色債券。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報記者查詢時透露,為推動綠色金融產業發展,港府於2021年5月推出了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債券發行費用方面,首次在香港發行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的發行人,如發行金額達15億港元或以上,合資格申請可獲上限為250萬港元的資助;外部評審費用方面,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人及貸款借款人,如使用認可外部評審機構的評審服務及發行金額達2億港元或以上,合資格申請則可獲上限為80萬港元的資助。

 「計劃自5月開展以來,深受業界歡迎。計劃將吸引債券發行人使用香港的融資平台,發行更多綠色債券供投資者選擇;亦可鼓勵更多專業服務和外部評審機構,將香港作為區域業務樞紐,促進香港成為區內的國際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一些海外地方為了吸引投資者,發行綠債有免稅優惠政策,而港府為發展及加強本地債券市場競爭力,早在1996年推出合資格債務票據計劃,在香港發行的合資格債務票據所得的利息收入及買賣利潤,可獲稅務寬減或豁免。香港迄今未有針對綠債,為投資者提供免稅及減稅政策,但不排除以後會推出相關措施。

 香港具市場政策優勢

 金管局發言人又指出,香港的優勢包括市場和政策兩個層面:一方面,香港擁有全球領先的資本市場基礎,包括最活躍的股票市場之一,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國際債券安排發行中心,及全球領先的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也是亞洲最大的美元交易中心。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香港已逐步形成完備的綠色金融生態圈。

 另一方面,香港歷來是內地與世界各地連接的門戶。特別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打造成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在日趨增長的境內外投融資需求的帶動下,香港面臨許多區域合作帶來的機遇。而香港業界普遍面臨的挑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主要是額外的發行成本和專業能力的配合。

 展望未來,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綠債發行可促進企業更好地落實ESG(環境、社會和管治)公司治理。近期港股因內地監管政策頻繁波動,相信長期投資者會將注意力放在ESG及綠色可持續金融產品上。隨着「債券通」的「南向通」有望於今年開通,相信香港綠色可持續金融產品能給予內地投資者更多選擇,預計未來幾年本港綠債發行有望再增長20%至30%。

 慎防「漂綠」工程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教授、金融創新及發展研究中心副所長湯勇軍,從2016年起便專注研究綠色債券及其相關研究,他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不缺資金,缺的是可以真正值得投資的綠色項目。當企業項目籌得綠色債券時,投資者應該留意該項目有多綠?

 環保組織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坦言:「最擔心的是錢拿了回來後,並非花在真『綠色項目』之上,或只是表面『綠色』!」

 舉例說,如果一家大型石油公司與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尋求低排放新技術造福環境。看到這段新聞報道,你會有什麼反應?可能有一些人會懷疑。大型石油公司向來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居多,又何來突然環保?會不會是「漂綠」(Greenwashing)。這一詞由「綠色」(green,象徵環保)和「漂白」(whitewash)合成,形容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假環保。

 綠色金融有多項認證標準

 國際社會都擔心一些環保項目,會否被利用作「漂綠」的形象工程,所以國際間對於綠債審查或認證過程愈加認真。目前國際市場上,有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的「氣候債券標準」(CBS)及歐盟的綠色債券標準(GBS)。像CBS會先訂立十大綠色範疇,如可再生能源、水資源保護、綠色建築等,再經諮詢評估、審計核查、聘請第三方機構認證及聘請研究機構評級四方面,確認其綠色標準;CBS則除了發展一套認證標準外,亦鼓勵發行者在發行債券前後為債券進行認證,並在償還期內必須完成年度報告,但這些均屬自願性質。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亦指出,香港需要發行綠債的能源企業並不多,而環保節能企業對綠債融資需求較多,如建築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機構投資者應評估債券發行人的認證資歷和目標,以及就其可持續發展成果進行監察,督促項目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包括相應的資金使用和披露資金管理和項目產生的環境效益。

 內地碳市場已啟動

 碳交易是1997年《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採用市場機制,建立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減排量)交易。其交易市場稱為「碳交易市場」。簡單說,透過碳交易付錢給其他國家或地區,以換取其二氧化碳排放權。事實上,中國國家碳市場在2021年7月16日已舉行上線啟動儀式。中國碳市場目前僅涵蓋電力部門,但是納入的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將佔全國年排放量約三分之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透露,正研究在香港成立區域碳交易市場的可能性,以及碳金融產品市場的規模潛力等,期望今年12月完成報告,但全球未有單一綠色金融標準讓市場參考,計劃今年發表的共通綠色分類目錄,載列內地及歐盟綠色標準共通點,期望將本港的標準與兩地接軌。

 港交所(388)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許淑嫺在同一個會議上表示,上海已經開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但交易量普通,主要是未有外國投資者可參與,亦未有碳期貨產品提供。

 香港綠色金融發展及綠色債券發行大事記

 ● 2015年7月

 新疆金鳳科技(2208)來港發3億美元綠色債券,是香港首筆綠債。

 ● 2016年7月

 領展(823)發5億美元綠債,為本地首家發綠債的企業。

 ● 2016年11月 港鐵(066)發行6億美元綠債。

 ● 2017年6月

 港鐵透過私人配售發行1.15億澳元,為期10年的綠色中期票據。

 ● 2017年10月

 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將帶頭發綠債。

 ● 2018年1月

 品質保證局推「綠色金融認證計劃」。

 ● 2018年2月

 港府宣布綠債發行計劃,規模達1000億元。

 ● 2018年6月

 港府推綠債資助計劃,每筆上限80萬元。

 ● 2018年9月

 證監會發表綠色金融策略框架。

 ● 2019年2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打造綠色金融中心。

 ● 2019年5月

 港府發售首批共10億美元綠債;金管局包括分段訂立綠色金融目標和與銀行業制定「綠色債券框架」。

 ● 2020年5月

 金管局與證監會共同發起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以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

 ● 2020年11月

 金管局簽合作協議,加入綠色商業銀行聯盟。

 ● 2020年12月

 港交所成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初期涵蓋29隻相關投資產品。

 ● 2021年1月

 港府發行25億美元綠債。

責任編輯:謝燁挺 綠債發行已逾3000億 香港打造綠色金融重鎮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