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九位熱血青年參軍入伍,最終只有三位帶著滿身的傷痕歸來,他們是村裏的驕傲,也是親人們心中永遠的痛。」瑞金市葉坪鎮朱坊村紅軍烈士後代朱流慶飽含深情地說。
7月5日,華東交通大學世紀英才英才學校「火車頭」暑期社會實踐隊第二分隊來到長征出發地——江西瑞金開展「重走長征之路,感悟長征精神」的主題實踐活動。其間,實踐隊來到瑞金市葉坪鎮朱坊村尋訪紅軍烈士後代朱發金、朱流慶,聽他們講述革命英烈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朱發金是黨齡68年的老黨員,也是在村裏工作30余年的老支書,更是一名紅軍後代。他聽說實踐隊要來,早早佩戴上了助聽器,擺好了凳子,還精心準備了一份數千余字的稿子。「我不會說普通話,就怕同學們聽不懂我講的方言,先輩們的故事就傳不下去了。」朱發金認真地說道。
朱發金老人給實踐隊隊員講述先輩革命故事
「中央蘇區時期,我的祖父朱先愷、大伯父朱盛堂、二伯朱盛逑、父親朱盛蔚紛紛參加革命。從1930年到1935年期間,他們相繼被捕,被敵人用盡毒刑,殘酷殺害,屍骨俱毀。只有父親一人是在隨紅軍主力戰略轉移途中的戰鬥中犧牲。」93歲的朱發金戴著助聽器、佝僂著背、語氣沈重地說。在一旁朱奶奶的提醒下,沈默了良久的朱發金繼續說道:「父親離家時我才3歲,沒什麽印象。但我聽祖母和母親說過,他一直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到死都沒和家人說過一句怕!」
合影留念後,朱發金緊緊握住同學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要永遠跟著中國共產黨走,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和人民,讓紅色基因世代傳承。」
「1927年,年僅18歲的父親加入了紅軍遊擊隊,有幸與毛澤東主席並肩作戰,共同經歷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那時,條件異常艱苦,他們以野菜、樹皮充饑,頭頂敵機轟鳴,身後追兵緊逼,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73歲的朱流慶思路清晰、聲音洪亮。在講述過程中,他幾度哽咽,「子彈從他的下巴穿過,整張臉都被打歪了。」
「我的父親朱景標是村裏加入紅軍中最小的一個,1934年北上時犧牲了,他生前的職務是少共部國際主任。」在村委工作人員地提醒下,朱流慶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父親的烈士證明書。
朱流慶老人手持父親的烈士證明與實踐隊隊員們交流
被問及為何年事已高仍然長期致力於講述先輩故事,朱流慶斬釘截鐵地說:「不能讓紅色的故事和紅色的歷史在我們這一代失傳。」他對著實踐隊成員動情地說:「他們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作為後代,我們更要接續奮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紅軍後代們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用自己的方式講述革命故事、傳承長征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要賡續紅色血脈、汲取精神養分、矢誌挺膺擔當,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實踐隊隊長徐亮說。(記者 郭美勤 陳琛 黃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