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嵊
一位博士告訴我,最近有單位請他寫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方面的文章。他問我能不能寫一出“即阿相逢”的小劇本,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即墨大夫和阿大夫陌路相逢的事。我覺得他的想法不錯。
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兩人的故事流傳甚廣。兩人都是齊威王手下地方官。齊威王未“一鳴驚人”之前,終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官場幾乎是萬馬齊喑,賢者見棄,庸者上位。
阿大夫不理政事,地方經濟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都是一塌糊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他若無其事,不聞不問。這位大人有一個妙招,專門賄賂朝廷要員和齊威王身邊紅人,使得宮廷內外都有人在說他的好話。齊威王舉杯之前、暢飲過程和宿醉初醒之後,聽來聽去都是說阿大夫忠君如父、愛民如子、禮賢下士、夙夜在公、一吐脯三握發的事跡。
即墨大夫則一門心思在做好本職上,带動下屬和百姓一起努力,使得他管理的地方百業興旺發達,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即墨大夫就是生性耿直,不喜歡溜須拍馬,更不屑于送禮行賄,平素“溫而厲”、不苟言笑,不討人喜歡。
阿大夫和即墨大夫的處境可想而知。阿大夫一路扶搖直上,不怎麼干活卻被譽為勞苦功高,沒什麼政績卻譽滿朝堂,各種利好接連不斷,各種榮譽接踵而至。即墨大夫埋頭苦干卻無人喝彩,屢建功勳但考課平平,深陷各種嘲諷挖苦,讒言誣告競相傳播,憂讒畏譏,風雨飄搖,政治前途沒人看好。
我問博士說,你想象中“即阿”相逢場面會怎麼樣?他說大體應是這樣:即墨大夫卷着褲腳带着官員民眾正趕去開辟田地,阿大夫坐着馬車運着金銀財寶正要去京城進貢。兩隊人在路上相遇。阿大夫看到即墨大夫後立即下車,滿臉堆笑,連連作揖,說即墨大人這般辛苦為哪般?不如咱哥倆一起喝杯小酒,讓美女唱唱小曲?即墨大夫不亢不卑,對着阿大夫也是一個長揖,說感謝大人盛情,我現在有事要處理,就不陪您啦,說罷揚長而去。
我跟博士說,這個相逢場面有點意思。那他們分別之後呢?
博士告訴我,分別之後的場景是:這邊廂,阿大夫酸溜溜地向侍從們說,做官那有他這樣做的,自己累死,下面累壞,身邊人沒得任何好處,真是個傻蛋。阿大夫的侍從立即鼓掌,大喊大人英明。那邊廂,即墨大夫那邊大伙憤憤不平地說,大人您看那狗官的樣子,實在氣人,他心中沒有百姓,沒有公義,實在可恥。即墨大夫說,作惡多端,必遭天譴。我們還是干活去吧。
這個小劇本後面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淳于髡及時進諫,齊威王思治之後,政治生態撥亂反正。在得知了即墨大夫和阿大夫的事情真相後,齊威王立即派出兩隊人馬,一隊去田頭迎接即墨大夫上京,一隊去緝拿外出行賄的阿大夫歸案。
最後“即阿”兩人各得其所,即墨大夫獲封萬戶,委以重任;阿大夫和齊威王身邊那些收禮後睜眼說瞎話的官員被法辦烹殺。這個事傳開後,各諸侯感覺齊威王的勵精圖治,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此後齊國赫赫威名維持三四十年之久。
我對博士說,“即阿”相逢的構思實在絕妙,讓奸臣和忠臣狹路相逢,正義與邪惡勢不兩立。自古以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一直有市場,但中華文明不會長期容忍腐化墮落。如任由奸臣飛黃騰達、魚肉百姓,忠臣憤懣不已、郁郁而終,中華文明早就沒了蹤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歷史的鐵掃把就會出現,把污垢一掃而光。
在歷史上,不少奸臣盛極一時。如慶父、趙高、梁冀、董卓、來俊臣、李林甫、秦檜、嚴嵩、魏忠賢、和珅等。慶父是春秋期間魯國魯莊公之弟,慣于搬弄是非,先後殺了兩個國君,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就源于此。趙高是亡秦巨奸,他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指鹿為馬,殺害李斯,廣增苛捐雜稅,譽“殺人眾者為忠臣”,最後又殺胡亥。明朝魏忠賢勾通熹宗乳母客氏後為司禮宦官,專門教唆皇帝倡優伎樂及狗馬射獵,他排斥異己,廣結党羽,勢傾天下,號稱“九千歲”,各地督撫競相為他建生祠。和這些人比起來,阿大夫可謂小巫見大巫,但他從時間上看是承前啟後者,從內容上看,他不干活只溜須行賄,周遭國土被入侵還渾然不覺,當之無愧是中國歷史上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一位集大成者。
當然,歷史也有很多忠臣彪炳史冊。如比干、周公、伍子胥、諸葛亮 、魏征、寇准、包拯、文天祥 、于謙、海瑞、史可法 、林則徐等。比干是商朝暴君紂王的叔叔,是殷商王室著名的忠臣,一生忠君愛國,為民請願,敢于直諫,主張鼓勵農耕,發展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紂王後期,寵迷妲己,昏庸無道,比干多次勸諫“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王將其殺害並狂言“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他將比干的心取出懸于門外。屈原是一個主張變法的人,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流放江南,國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雖有報國之心,卻無力回天,悲憤之至自沉汨羅江殉國,世界和平理事會于1953年在他去世2230周年之際,確定其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狄仁杰是唐朝及武周時杰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以不畏權貴著稱,他為了拯救無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他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歷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忠臣。在忠臣的履歷表和信念里,沒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這種詞匯。
中國歷史長河里,清官忠臣付出的點點滴滴都流淌在正義記憶里,匯聚入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文明血脈里,成為光耀華夏、庇佑神州的不朽魂靈。
我跟博士說,長河浩淼,忠奸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