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今年5月初,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說明書,啟動了在美國資本市場的IPO路演。然而,出乎人們預料的是,尽管相當多的美國投資者對阿里巴巴的到來表示歡迎,但美國國會委員會卻發布報告稱,美國投資者在投資類似阿里巴巴集團這樣使用VIE結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時面臨「重大風險」,而這種結構可能會導致美國投資者出現虧損。
雖然美國國會列舉了很多理由來佐證他們的觀點,但報告內容嚴重違背事實并遭到了許多投資者的批評和指責。由於三年前美國國會也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否決了中國的華為公司對美國公司的一項收購案,因此,此番美國國會針對中國公司專門發表報告,也同樣被解讀為美國議會的政治動作,唱空阿里巴巴的用意十分明顯。至於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值不值得美國人投資,相信美國投資者不會輕信美國國會的報告,而會自己作出決策和選擇,畢竟阿里巴巴的發展如日中天,并且考慮大舉進軍美國網絡商務市場。
以人為本作風堪借鏡
尽管美國國會常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企業,有意阻礙或者干擾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但撇除其政治因素,在筆者看來,美國國會保護投資者的做法卻是值得香港尤其內地有關當局好好借鏡的。試想,一個國家的議會能夠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卻提示投資風險,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其以人為本的服務作風堪稱典範。美國國會的這種做法對內地投資者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為內地有關管理當局還只是把自己置於高高在上的權利位置上,為人民服務或者為投資者服務主要還停留在口頭上,真正的實際行動十分罕見。
在香港常常聽到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解讀,分析普遍認為,美國資本市場監管遠比香港更為嚴格,一些只想上市圈錢而不好好用心搞好經營管理的企業要想在美國資本市場上蒙混過關甚至以不實手段欺騙投資者,那將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付出的代價也將是十分慘痛的。縱觀美國資本市場,其嚴厲的處罰措施、強有力的監管手段以及高昂的違規成本將令違規造假上市公司望而生畏,嚴格的監管與處罰讓上市公司不敢造假,不想違規,不願出醜,這從根本上起到對投資者保護的作用。
華爾街監管層次多
過去十幾年,不少內地民營企業紛紛走出國門赴美集資、來港上市,許多赴美上市的民營企業完全不了解美國的市場監管,天真地以為美國資本市場監管和中國內地一樣,上市公司玩一點財技造一點假帳沒有人會發現,即便發現了也沒什麼嚴重后果,但這些民企很快感受到了美國監管的厲害。從2010年開始,在美上市的不少內地民企帳目和業績頻頻傳出造假,并遭到美國證監會的嚴厲調查,從而在美國資本市場引發了一場空前而罕見的民企誠信危機,一時間,這些民企股價一落千丈,甚至被視作垃圾,不少民企在美國股市不僅遭遇「血洗」,而且聲譽敗壞,幾無翻身可能,在美國上市的結果完全事與願違。這次美國證監會針對中國民企的調查做空潮,也延燒到了香港,2011年香港股市上也爆發了一波民企財務風暴,幾十家內地民企財務爆出醜聞,并引發香港投資者的不滿。
試想,美國國會竟然會因為一家上市公司而向全體美國投資者發出風險警告,那麼,美國的交易所、證監會、證券機構及美國的金融管理部門就更會責無旁貸地肩負起監管的職責,這顯示出美國的資本市場監管無處不在,監管的層次多,角色多,權力大,只要上市企業有越軌行為,就很容易被發現和查處。顯然,這方面的確值得香港和內地證券監管部門反思和總結,只有保護好了投資者,資本市場才能永保活力和資本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