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深圳正式啟動「圳幫扶」資助計劃,該計劃由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聯合深圳慈善會共同發起,旨在以公益為紐帶,通過「圳幫扶」資助計劃廣泛連結資源,創新社會幫扶模式,推動深圳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工作進入雙向賦能的新階段,探索社會公益助力共同富裕的「深圳方案」。
創新機制賦能鄉村振興「深圳樣板」
據深圳市慈善會介紹,「圳幫扶」資助計劃聚焦產業振興、鄉村建設、人才培育等重點領域,推出「項目申報—專家評審—動態評估—長效跟蹤」全鏈條管理模式。計劃將遴選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項目,通過深圳社會組織專業賦能和資源連結,帶動多方資源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特色公益項目,形成深圳與對口地區共建社會幫扶品牌的良好氛圍。
「我們期待以深圳的創新經驗和公益資源為依託,嘗試為鄉村振興探索更多可持續的落地模式。」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悉,該計劃包括遴選10個「圳幫扶」典型項目,20個「圳幫扶」特色項目、部分「圳幫扶」推廣項目,將以省內對口幫扶協作地區及農村來深建設者困難群眾的真實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深化深圳與省內對口幫扶協作地區在產業、民生、人才、鄉村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形成「需求導向、資源整合、多方共建」的協作機制。
三大倡議構建社會幫扶新格
「圳幫扶」資助計劃發布會上,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提出三點行動倡議:一是選准角度,積極申報。鼓勵各地結合資源稟賦和發展需求,聚焦鄉村五大振興,申報策劃一批「小切口、大成效」的優質項目。二是多方聯動,合作共贏。省內各工作隊要充分發揮橋樑作用,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深圳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與當地資源稟賦深度耦合,在項目運作中踐行雙向賦能導向,做實項目成果。三是注重實效,久久為功。深圳市慈善會將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及時優化幫扶措施;培養執行團隊,豐富完善項目庫並拓展合作空間,以群眾獲得感為標尺,努力讓對口地區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據了解,深圳自2010年起已連續15年開展「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湧現出信義捐資助學、騰訊「為村」「耕耘者振興計劃」、平安「三村」等一批特色幫扶項目,如今「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全省參與面最廣、惠及範圍最大、社會效果最好的社會幫扶平台。今年推出的「圳幫扶」資助計劃,既是順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主動作為,更是推動社會幫扶從「單向輸出」向「雙向賦能」升級的創新舉措。
為「百千萬工程」注入特區動能
作為助力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載體,今年「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的重要抓手,「圳幫扶」資助計劃將預計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打造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鄉村振興樣板。「鄉村振興是耐力長跑而非百米衝刺。」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相關負責人強調,深圳將以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持續深化社會幫扶模式創新,為全省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深圳力量」。
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進一步鼓勵廣大企業、社會組織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把企業、社會組織優勢和鄉村資源稟賦結合起來,把深圳的產品、技術、服務和標準帶到幫扶協作地區。據悉,申報項目將於4月20日17點前完成徵集,6月公布項目資助名單。項目實施期間,深圳市慈善會將為入選項目開展培訓輔導,並同步開展項目監測督導評估,對項目團隊給予不同的資源支持,提升項目成效。明年5月至6月,將聯合項目評審小組根據項目實施情況總結成效,提煉「圳幫扶」模式路徑建設經驗,樹立鄉村振興項目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