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是清明。清明節即將來臨,鮮花祭祖新方式已成為市民的選擇,綠色、文明祭掃成為了清明新風尚。
綠色祭掃成共識
在安徽黃山市屯溪區的一家花店,店內擺滿了素雅的白菊、黃菊等花卉,各種價位的花籃整齊排放,有市民正在選購鮮花。
黃山市民鄭雨欣說:「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買些鮮花祭祀先人。這種方式比較綠色、文明。」
隨着「文明祭掃」理念的普及,從「煙火繚繞」到「花香滿園」,綠色祭掃正成為社會共識。清明祭掃的核心是情感表達,形式應與時俱進。
黃山市民蘇瓊說道:「我們現在響應國家號召,用鮮花代替紙錢祭祀,這樣更加文明,也保留了傳統的儀式感。」
用鮮花、果品代替紙錢、香燭,「有花無煙過清明」為先人送上一份綠色財富,才是追思的最好方式。
黃山市屯溪區某花店老闆楊冬明介紹道:「現在買花的人比以往多很多,節日之前一周我們就要提前備好備足各種花卉,供市民選擇。最近一周是祭祀高峰期,一天可以賣出上百束花,現在鮮花祭祀已經成為了新的風尚。」
移風易俗度清明
在這個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黃山市各地積極開展「鮮花換紙錢」等便民活動,倡導文明祭掃新風尚。4月1日,記者在屯溪區黎陽鎮九龍塢農村公益性公墓看到,閔口村設置的「鮮花換紙錢」兌換點前,不少群眾正有序用紙錢兌換鮮花,以綠色環保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思念。
「公墓路口就有鮮花換紙錢,既文明又環保,我每年都過來兌換。」市民葉美芳對這項便民舉措讚不絕口。據了解,為推進殯葬綜合改革,閔口村創新宣傳方式,將移風易俗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改殯葬、不燒紙、不放炮、環境好、革陋習、一束花、一杯酒、孝心到……」這些通俗易懂的詞句,讓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
「我們自編移風易俗三字經,就是想讓村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明祭祀的新風尚。」閔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饒勇軍說。
近年來,屯溪區在清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中持續發力。全市在各村居、公墓入口等重要節點設置「鮮花換紙錢」兌換點,並提前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屯溪區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程秀春說:「我們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巡查檢查,從源頭上減少香紙冥幣的銷售,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倡導文明祭祀。」
屯溪區通過多部門聯動、網格化管理等方式,持續推動文明祭祀工作。屯溪區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程秀春說,「我們堅持深化源頭治理,加強巡查管控;實施網格化包保,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勸阻工作。同時積極開展鮮花換紙錢,開通網絡祭祀平台等便民服務。」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屯溪區文明祭祀工作成效顯著。禁燒區域內違規焚燒行為得到有效控制,鮮花祭祀、網絡祭祀已成為新風尚。如今,文明祭祀正從「政府推動」逐步轉變為「社會自覺」,綠色清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莘莘學子祭英魂
4月2日,屯溪長干小學的學生們懷着崇敬與緬懷之情,前往烈士陵園開展祭奠活動。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松柏環繞、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中,清明的腳步漸近,哀思在空氣中瀰漫。活動當日,師生們懷着沉重的心情拾級而上,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師生們整齊列隊,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少先隊員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並向烈士行三鞠躬禮。
屯溪長干小學學生畢予歆說:「紅領巾在我的胸前飄揚,我知道那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所以我將來要更加的努力學習,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今天這次祭奠,不僅是對英烈的深切緬懷,還是震撼我心靈的一次紅色活動。」屯溪長干小學學生范若說道,「今後我要將這種精神融入我的日常,發揚並繼承紅色基因。」
青年黨員教師還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講述方志敏烈士的英勇事跡,激勵同學們傳承紅色精神。隨後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向烈士敬獻花,瞻仰烈士紀念碑。
屯溪長干小學教師戴蘊茹介紹道:「我校作為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希望通過今天這堂『沉浸式』思政課,引導學生學習英烈革命事跡,傳承和弘揚英烈精神,厚植愛國情懷,讓少先隊員時刻準備着,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記者 吳敏 通訊員 任俊翔 焦昱 程茜 方曉堅 姚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