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公布,香港3月採購經理指數由2月的49,跌至48.3,連續2個月低於50盛衰分界線,顯示營商環境於今年首季末惡化,也是9個月以來最明顯的跌幅。
標普表示,本港私營部門的商業狀況在第一季度末惡化,且惡化速度較2月更快。來自海外和內地的新接業務出現下降。因此整體訂單在3月大幅下滑。需求疲軟還導致就業水平更大幅下降,裁員速度為2023年7月以來最顯著。企業信心也進一步惡化,公司對未來的預測為2020年11月以來最悲觀。與新訂單趨勢一致,採購活動和庫存均有所減少。積極的一面是,儘管需求條件疲軟,本月產出仍小幅增長,同時平均交貨時間在九個月來首次縮短。
報告稱,隨着產能壓力紓緩,企業並不積極增聘員工,就業人數以20個月的最大幅度下降。
在價格方面,投入成本通脹率從2月起加速,達到自去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然而,競爭壓力導致企業降低了產出價格,且降幅為四年多來最大。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表示,成本壓力雖然明顯,但仍低於差不多四分一世紀的歷史平均值。整體投入成本的通脹幅度為5個月以來最大,不過企業傾向於調低售價,藉此在需求減弱的情況下催谷銷路。另外,營商氣氛進一步轉差,企業看淡未來一年前景,悲觀情緒加深至2020年12月以來最嚴重,業者不但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示困擾,還憂慮本地和全球經濟走弱帶來的影響。(記者 林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