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一旦發現同一盒藥品重複銷售,系統立即啟動預警機制,並向醫保部門發送信息,讓假藥、回流藥「無處藏身」。
截至3月底,廣東全省共有53700多家定點醫藥機構接入採集追溯碼子系統,接入率為97.90%,累計採集追溯碼9.28億條。
藥店刷醫保卡購藥時,收銀台銷售人員多了一個幾秒鐘的動作:掃包裝盒上的「一藥一碼」,藥品信息自動錄入系統與購藥人實名關聯。有了這一步,醫保基金購買的藥品不可能再「回流」、假藥無所遁形,大家共同的醫保「救命錢」不會被非法套現。
藥品實名掃碼到底是怎麼實施的?普通參保人怎樣用好藥品溯源碼,守好大家共有的醫保「救命錢」?4月2日,在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廣州市醫療保障局聯合舉辦的2025年醫保基金監管集中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上,廣東省醫保局副局長陳啟堅詳細介紹了藥品溯源碼的「隱藏用法」。
專項整治:今年重點打擊職業騙保人
飛行檢查九大領域
「今年,我們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把自查自糾的主體從定點醫療機構延伸至定點零售藥店,要求所有『兩定』機構都要自查自糾。」廣東省醫保局副局長陳啟堅介紹,廣東省醫保局已分別梳理下發了兩套問題清單,供醫療機構和藥店對照查糾。
此外,自查自糾範圍從去年的「心血管內科、骨科、血液透析、康復、醫學影像、臨床檢驗」等6個領域增加到9個,新增了「腫瘤、麻醉、重症醫學」3個領域,對這9個領域梳理下發問題清單,組織定點醫療機構自查自糾。省級飛行檢查時,將重點檢查這9個領域的自查自糾情況。
在往年重點打擊定點醫藥機構欺詐騙保行為的基礎上,今年還將重點打擊職業騙保人。「一些以非法獲取醫保基金為目的,長期、多次或組織化欺詐騙取醫保基金的個人或團體,他們熟悉醫保政策和業務流程,通過各種欺詐手段騙取醫保基金,嚴重威脅醫保基金安全,必須堅決予以打擊。」
實施「駕照式記分」管理
根據國家醫保局等三部委意見,廣東省迅速跟進,廣東省醫保局聯合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將於近日出台《廣東省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根據新制度,對定點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負責醫保結算審核的工作人員,以及定點零售藥店經營管理人員進行「駕照式記分」管理,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視情給予記1—12分,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根據不同分值,對具體責任人予以批評教育、約談提醒、暫停醫保支付資格,直至終止其醫保支付資格的處理。同時,也建立了修復機制,鼓勵相關人員改正錯誤。
廣東的徵求意見稿明確,如相關人員發生違法違規使用醫療保障基金的行為,根據嚴重程度一次最多可記12分。若一個自然年度內記分達到9分及以上,暫停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記分累計達到12分的,終止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
藥品追溯:累計採集9.28億條追溯碼
醫保基金是大家共同的「看病錢」,如果有人故意購藥回流套現,你能忍嗎?醫保部門表示:零容忍。根據國家醫保局部署,從今年7月1日起,強制要求定點零售藥店,在銷售醫保藥品時,必須掃藥品追溯碼,系統依碼進行醫保結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採集上傳。
藥品追溯碼是藥品包裝上的編碼,是藥品的「電子身份證」,它由一系列數字、字母和(或)符號組成,用於唯一標識藥品的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掃描藥品追溯碼,可以查詢到藥品的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的信息,實現藥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不僅可以有效保障藥品質量安全,還針對藥品倒買倒賣、重複銷售、虛假銷售、串換銷售等欺詐騙保行為,能夠起到很好的防範和打擊作用。
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複出現多次,就存在假藥、回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一旦發現同一盒藥品重複銷售,系統立即啟動預警機制,並向醫保部門發送信息,讓假藥、回流藥「無處藏身」。
按照國家醫保局「應採盡採、依碼結算、依碼支付」等要求,廣東也在省醫保信息平台開發依碼結算相關功能,指導定點醫藥機構開展接口改造,加快推動追溯碼採集工作。
據悉,截至3月底,廣東全省共有53700多家定點醫藥機構接入採集追溯碼子系統,接入率為97.90%,累計採集追溯碼9.28億條,為廣東下一步開展應用和監管打下良好基礎。
頂圖圖說:啟動儀式現場。圖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