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2025年 04月09日 星期三 -- 天氣
佛山綜合保稅區通過正式驗收進入封關運作階段22:43滬港學校義結金蘭 世乒冠軍面授球技22:42有片丨廣西最大自動化干散貨泊位啟用運營22:37桂南寧與新加坡聯手打造科技產業高地22:34Web3創意大賽 科大生奪冠22:24【漫步人生】百望股份從「電子發票」邁向「數據智能」22:12生產力局參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香港科技應用獲垂青22:04深圳:輪式機器人圓「深漂」智造夢 龍崗走出個國家級高新企業22:01 佛山綜合保稅區通過正式驗收進入封關運作階段22:43 滬港學校義結金蘭 世乒冠軍面授球技22:42 有片丨廣西最大自動化干散貨泊位啟用運營22:37 桂南寧與新加坡聯手打造科技產業高地22:34 Web3創意大賽 科大生奪冠22:24 【漫步人生】百望股份從「電子發票」邁向「數據智能」22:12 生產力局參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香港科技應用獲垂青22:04 深圳:輪式機器人圓「深漂」智造夢 龍崗走出個國家級高新企業22:01 佛山綜合保稅區通過正式驗收進入封關運作階段22:43滬港學校義結金蘭 世乒冠軍面授球技22:42有片丨廣西最大自動化干散貨泊位啟用運營22:37桂南寧與新加坡聯手打造科技產業高地22:34Web3創意大賽 科大生奪冠22:24【漫步人生】百望股份從「電子發票」邁向「數據智能」22:12生產力局參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香港科技應用獲垂青22:04深圳:輪式機器人圓「深漂」智造夢 龍崗走出個國家級高新企業22:01
滬港學校義結金蘭 世乒冠軍面授球技

滬港學校義結金蘭 世乒冠軍面授球技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5-04-02 22:42:43 來源:香港商報網

    為深化滬港兩地教育合作,促進體育文化與科技交流,3月25日至29日,來自香港的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世宏學校22名師生赴上海開展為期5天的體育文化及科技交流活動。活動期間,該校與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學校正式締結姊妹校關係,世界乒乓球冠軍閻森親臨指導香港學生訓練,兩地師生共同體驗非遺文化、探訪城市地標,共築友誼橋梁。

2.JPG

    滬港姊妹校簽約 共育交流新篇章

    活動首日,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世宏學校與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學校完成了姊妹校協議的簽約。雙方將在體育課程共建、藝術教育資源共享、師生互訪交流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隨後,兩地學生共同參與了籃球、乒乓球聯合課程,並在非遺竹編課堂上協作完成竹編風鈴製作,以指尖技藝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午餐時間,香港師生齊聚學校食堂,圍坐一起分享了本幫風味的校園特色餐。「上海同學還教我用方言說『謝謝』呢!」香港學生笑着展示手機裡與結對子上海同學的合照。

3.JPG

    世界冠軍閻森親授球技 人工智能發球機驚艷亮相

    在中國乒乓球學院訓練館內,一場別開生面的乒乓球教學課成為活動亮點。奧運冠軍閻森為香港學生現場講解發球技巧與戰術要領,通過一對一指導幫助學員提升實戰能力。滬港學生也開展了「一對一趣」切磋,球桌旁圍滿加油的同學,每一次扣殺與救球都引發陣陣喝采。值得一提的是,在體驗過程中,全球首台人工智能乒乓球發球機「龐伯特」引發了學生驚嘆。這台擁有雙機械臂的機器人通過精準模擬真人發球動作,結合數據分析功能,為訓練提供個性化方案,既能發出時速120公里的上旋球,又能打出詭異莫測的側下旋。同學門紛紛表示:「和世界冠軍學習已是難得的機會,還能體驗科技與體育的結合,讓我對競技訓練有了全新的理解。」

4.JPG

    體教融合+城市探訪 多維感知上海魅力

    除體育專項交流外,香港師生還深度探訪上海的文化與科技地標。在上海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博物館,武術歷史文物與現場教學讓香港學生沉浸式感受中華武術精神;龍華寺的千年古韻、楊浦濱江的工業遺存煥新,則呈現了上海歷史與現代化的交融。本次活動還走進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科普基地、磁懸浮交通科技館,近距離了解中國航天與軌道交通領域的前沿成果。

5.JPG

    彈痕牆前緬先烈 香江學子鑄初心

    結合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本次活動積極協調了「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這一在抗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文化點位,在紀念館彈痕斑駁的西牆前,香港師生屏息凝視。館內,一件件抗戰實物、一幕幕影像資料,將歷史場景鮮活重現。香港師生沉浸式感受了當年中國軍人抗擊日寇侵略的浴血奮戰歷史,深刻了解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此外,香港師生還登上了上海中心大廈,俯瞰城市全景,並在外灘感受「萬國建築博覽群」的璀璨夜景。學校副校長周麗嫦表示:「此行不僅讓香港青年感受到祖國體育與科技的蓬勃發展,更通過姊妹校紐帶為兩地師生搭建了長期交流平台。期待未來滬港學子能在更多領域攜手同行,共繪青春篇章。」

    本次交流活動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大同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此次活動以體育精神為紐帶,以科技創新為特色,通過課程共建、冠軍指導、非遺體驗等多元形式,搭建起兩地青少年文化交流的橋梁,為滬港青少年提供了互動互鑒的實踐平台,進一步推動兩地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向縱深發展。(記者 林麗青)

責任編輯:林梓琦 滬港學校義結金蘭 世乒冠軍面授球技
香港商報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不得使用。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