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楊莉珊:創新助力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楊莉珊:創新助力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1-21 19:13:4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正在召開的政協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委員們積極為首都高質量創新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楊莉珊此次提交了一份《關於助力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議》,文中提出,北京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全國先行範例,在擁有首都優勢的同時,還需深挖城市基底,創新消費內容和消費場景。相信憑藉資源優勢疊加產業優勢,北京一定能夠走出獨具特色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之路。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展示消費特色與商業實力的舞台,是中國消費連通世界的門戶。楊莉珊提出三點建議:

 1、站位「大消費」,細分各類消費市場並有所針對、有的放矢。

 談到消費,很容易局限在單一的商零售範疇。但隨着城市空間的變化、新興產業的融合,對於「消費」的定義也要打破固有框架。北京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須要站位「大消費」生態圈。購買商品是消費,為服務買單也是消費;傳統零售是消費,新興的、依托於城市更新的廠房經濟、園區經濟、場館經濟等也是消費,而後者活力更大、吸納和創造的需求更多元。這就要求我們對大消費場景有不同維度的認知,每種分類背後都要有獨立的破局方案,政策引導更要有所針對、有的放矢。

 從時間維度看,消費可分為日經濟、夜經濟,可分為平時經濟和戰時經濟(周末、節假日);從空間維度看,既有發生在傳統商場商街的消費,又有發生在新興場景如產業園、文創園、文(化館)博(博物)館的消費;從客群看,可分為本土經濟、異地經濟和泊來經濟。總體來說,商業零售、文化創意、藝術時尚等產業是提供消費場景的供給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游娛購是完成消費的需求端,這兩大體系構成了大消費行為的閉環。既要以靈活、開放和包容的政策優化產業供給端的營商環境,又要以集物質消費、精神享受、文化體驗、藝術感悟、時尚感知於一身的大消費場景搭建拉動個體需求端的消費意願。

 2、找到屬於北京的大消費基因。

 在首批5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北京的優勢是什麼?北京打造的國際消費中心又有什麼不同?找到屬於北京的大消費基因至關重要。

 「首都」意味着各類資源的高度聚集,集聚效應帶來了多元化的人群,不同目標人群催生出不同的消費需求,為北京孕育種類繁多的消費內容和形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北京的四大中心定位中,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都具備賦能消費的落地性。產業與消費的疊加有助於延展消費場景,提升消費內核,讓消費更具可持續性。打造創新、多維的消費產業鏈,培育友好的品牌孵化氛圍及創業社群,一方面有助於將消費對經濟的驅動作用延伸至上游產業端,倒逼產業發展,實現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另一方面有助於推動下游改善消費場景、豐富消費內容,吸引消費者持續前來。

 3、城市聯動共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聯動。立足三地的資源稟賦與優勢,綜合統籌三地間商業、文化、旅遊、體育、科技等特色資源,制定既有地方特色、又相互捆綁聯動的主題活動,輔以優惠便民措施,打造平時/節假日雙軌並行的京津冀城市群消費聯合體。

 京港聯動共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利用香港的門戶優勢及兩地的產業互通性,在品牌打造方面,香港可成為北京新國貨和非遺品牌的出海承接地,提升北京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場景擴容方面,借鑑香港成熟的TOD模式重構北京地鐵商業邏輯;在文化展演方面,加強兩地文化旅遊機構對口交流合作,推動兩地各類院團、演藝機構和演藝品牌的互動交流、互訪演出。

 國際友好城市聯動。充分利用與北京的國際友好城市資源,通過共享屬地文化策劃主題節慶、共育精品旅遊線路、共辦國際重大賽事等,將國際交往中心的城市定位轉化為消費力。(記者 林彬彬)

責任編輯:趙桐曲 楊莉珊:創新助力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