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湖南江華三萬移民過上幸福生活

2020-06-0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初夏的陽光照進寬敞的客廳,立式空調吹出的陣陣涼風……5月31日,江華瑤族自治縣涔天河鎮涔天河社區居民李澤祥拿着抹布細心地擦拭着掛在牆上的相框,一張張泛黃的相片記錄著他作為庫區移民的生活變遷。如今,寬敞明亮舒適的居住環境,讓他們一家過得很開心。
 
涔天河鎮移民安置點全貌
 
  住上冬暖夏涼的房子,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這是李澤祥多年的心愿。而在江華像李澤祥這樣的庫區移民共有近3萬人,他們告別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大瑤山,搬遷到了全縣統一規劃的水口鎮、涔天河鎮、沱江鎮、碼市鎮、小圩鎮5個城鎮集中安置點。
 
  1970年涔天河水庫建成蓄水時,李澤祥的家鄉原務江鄉務江村屬於淹沒區,他帶着一家老小舉家後靠遷移到淹沒區以上的半山腰居住,後國家修通了至務江采育場的公路,為方便全家又從半山腰搬到公路邊居住。2012年8月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開工建設,2016年12月水庫建成按計劃如期下閘蓄水後。已是76高齡的李澤祥再次服從國家行動,2017年又搬到了現居住地涔天河社區,可謂「三次移民」,也見證了涔天河水庫建設的歷史變遷。
 
  「現在我們一出門就是水泥路,社區還建了兩個大型文化休閑活動廣場、小涼亭,空閑的時候可以到廣場跳廣場舞健身、散步,日子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真是做夢也沒想到。」說到生產生活的變化,今年79歲高齡的李澤祥臉上洋溢着幸福。
 
涔天河鎮移民安置點涔天河社區街道一角
 
  近年來,江華縣委政府在移民搬遷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創新移民安置方式,由「三縣一區」大分散、小集中安置轉變為縣內城鎮化集中安置;生產安置由以土從農生產安置為主轉變為以長效實物補償生產安置為主。同時,統籌移民「搬得出、穩得住、好起來」目標任務,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選擇在家門口就業創業,讓移民實現上班增收、教育子女、孝敬父母「三不誤」。
 
  只有安居才能樂業。目前,全縣5個移民安置點已全部建設成型,有的是灰牆青瓦馬頭牆的平地瑤風貌建築、有的是斜坡面屋頂、土黃色牆體的過山瑤風貌建築,一排排整整齊齊,錯落有致,各俱特色風格;點內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管理設施一應俱全,進點移民及其子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近就醫就學;點內道路、照明、綠化、市場、廣場、污水處理和標準化廠房等市政設施功能齊全,寬闊的水泥路鋪到每戶門口,道沿上栽上了樹木、種上了花草,保潔員每天清掃,每條道路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安居永記黨恩,樂業不忘發展。為幫助移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增收,江華縣委政府一方面強化移民就業創業技能培訓,2017年移民搬遷出庫區至今已舉辦培訓班38期,培訓移民2460人;另一方面整合政策項目資金,在移民安置點規劃建設了12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引進18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發展,招用移民2000多人上崗就業,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同時,支持移民充分利用移民安置房門店(車間)資源優勢,創辦聯辦來料裝配、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企業基地,創辦小微企業153 家,增加移民生產經營性收入。
 
  「我們以前住在瑤山裡,受地理環境限制,生產發展不了,生活困難,現在條件好多了,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現在所有移民都住進了三層樓的新房子,感謝縣委政府為我們移民爭取到了最好的國家移民搬遷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正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國家移民惠民政策的帶動下,闊步邁向小康社會。」涔天河鎮涔天河社區支書趙春平感慨地說。
 
  生活富裕了,鄉風文明也不落後。在涔天河社區辦公樓的牆上,一塊印有《涔天河社區紅白理事會章程》的牌子上,清楚地寫着紅白喜事的宴席標準、煙酒價格,規定了鄰里之間人情往來的標準等。「日子越過越好,很多居民在紅白喜事上大操大辦,造成攀比浪費。」社區樓棟長盤夢珍說,「隨着鄉風文明建設的推進,居民都自覺遵守章程規定,不斷改變一些原有的陋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江華縣有庫區移民6666戶28431人,移民穩則江華穩,移民富則江華富。涔天河鎮安置點4000多移民從『瑤民』變『市民』的生活變化就是江華庫區移民生活變遷的一個縮影。」縣水利和庫區移民事務中心主任歐陽江湖說,正是因為國家對庫區移民後扶的好政策,庫區移民才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李銀明 劉明政)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