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湘全面深化改革紀實:已取得近300項成果

2015-08-24
来源:湖南日報

  奔跑向前

  ——湖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紀實

  湖南日報記者 趙成新 徐蓉 唐婷 蘇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集結號。

  從開局之年到關鍵之年,湖南改革腳步鏗鏘,奮勇前行,先后啟動近百項重點改革,一系列關鍵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工商注冊登記制度改革、政府部門“兩清單兩目錄”改革舉措 、國有林場改革、治理“三超兩亂”等一批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兩型社會建設、文化體制改革、法治湖南建設、創新創業等一批改革形成湖南特色;

  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社會治理創新、農村金融改革、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等一批改革取得創新突破。

  在全國率先探索第三方評估辦法,建立改革督查專員制度,有力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湖南改革探索得到中央肯定,連續批準在湖南布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長株潭自主創新國家示范區、湘江新區等改革試驗區,如此密集的大手筆政策利好,史上少有,全國少有。

  中央改革辦評價湖南改革工作:“緊跟中央部署,承接有序,落實有力,激發了活力,形成了特色。”

  省委制定改革施工圖、任務書、時間表,精準施策,在新一輪改革起跑線上——

  奮力起跑

  2013年11月18日,十八屆三中全會,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果斷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窗口。

  “湖南,決不能輸在新一輪改革起跑線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的話擲地有聲。從北京返湘當晚,湖南省委就召開常委會議,傳達中央精神,部署湖南改革。

  把脈省情實際,湖南決策者有清醒認識:盡管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10位,但人均均量和運行質量不占優勢,縣域經濟、非公經濟、開放型經濟是“三條短腿”,發展不足仍是最大省情。

  對比沿海省份,更能看清差距挑戰:江蘇每60人有一家私營企業,湖南每215人才有一家私營企業;2014年,我省97個縣的GDP平均為167.7億元,僅相當于江蘇的27.8%; 2014年湖南進出口總額為310億美元,僅相當于廣東的2.88%。

  面向未來,破解發展難題,根本出路在改革開放。

  放眼全球競爭格局,湖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湖南是中國中部樞紐,是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是“一帶一路”和長江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立足“一帶一部”新定位,立起新的發展增長極,是湖南的歷史機遇,更是光榮使命。

  “奮起直追,搶抓新一輪改革機遇,需要勇氣、智慧、決心,更需要行動。”徐守盛說。

  “機遇稍縱即逝,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大力破除各種觀念性、體制性和環境性障礙,闖出新路子。” 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說。

  2014年1月,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徐守盛任組長,杜家毫、陳求發、孫金龍任副組長。下設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司法和社會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等9個領域改革專項小組,由省委常委擔任各專項小組組長。

  2014年2月8日,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就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成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全面深化改革起跑令。

  在省委書記、省長帶領下,省領導深入基層和生產一線,密集調研改革發展;湖南黨政代表團先后到上海、湖北、廣東、江西、廣西等地學習考察改革經驗。

  2014年2月,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湖南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施工圖、任務書、時間表——從2014年至2020年,湖南將組織貫徹實施10方面319項重要改革舉措,主攻難點問題,突破薄弱環節,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湖南的實踐,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4年12月,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湖南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方案》,全面依法治省與全面深化改革一體部署、一體落實、一體督辦。

  一年半來, 省委深改組先后召開11次領導小組會議,5次改革辦主任擴大會議,審議出臺近40個改革方案和文件,緊鑼密鼓推動全省改革前行。

  改革,首在破除思想藩籬,凝聚全省人民智慧,回應全省人民期待。

  2014年4月,省委宣傳部、省委改革辦面向海內外啟動“為改革攻堅獻策”金點子征集活動,共征集到700多個優質金點子,徐守盛、杜家毫、陳求發、孫金龍等省領導批示達75次。許多金點子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

  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聚焦改革,講述改革故事。湖南日報推出的《大道向前——全省深化改革進行曲》大型系列報道,獲徐守盛高度肯定:“報道立體呈現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場景,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秦國文介紹,通過評估、督察、動態監測等機制,湖南各項改革落地有聲。截至今年7月底,已取得近300項改革成果。

  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市場活力的“加法”,加減之間——

  活力綻放

  全面深化改革,從經濟體制領域率先破題。

  2014年1月1日,長沙、郴州在全省率先啟動工商注冊登記制度改革,打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第一炮”。

  變“先證后照”為“先照后證”,大幅削減前置審批事項,注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辦事環節更簡捷,辦照時間更短……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由點到面,從試點地區到全省全面鋪開。

  “沒想到辦事速度這么快,沒想到改革紅利這么大。”湖南中南楷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毅見證了改革的力量:2000年1月,他在廣州創辦第一家企業時,辦理相關證照,耗時3個多月;2014年3月底,周毅回湘創業,3天就辦好了營業執照。當年企業銷售額就超過200萬元。

  審批權,歷來被視為政府權力的“象征”。過去,政府較多依賴行政審批調配市場行為,“見廟就進”、“見菩薩就燒香”、一紙批文跑斷腿等現象時有發生。

  改革直指“審批多”、“審批難”頑疾,一年多來,以“清權、減權、制權”為標識的簡政放權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2月1日,省政府在門戶網站上“曬”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及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各級政府紛紛亮出責任清單、權力清單,大幅精簡、下放行政權力。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對應承接國務院取消事項49項,取消初審和審核環節314項;省本級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68項,各市州共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000多項。省編辦負責人坦陳:“這一輪清理,決心、力度、成果都是歷年來最大的。”

  從省到市、從市到縣,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在改革中一步一步厘清劃定。

  放權讓利,自古不易。“拿刀子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步步生痛、步步艱難。

  “權大責小不愿放,責大利小不愿留。”面對一些單位的“選擇性改革”,長沙市委市政府一聲令下:改革必須動真碰硬,行政審批事項必須精簡50%以上,行政審批效率必須提速50%以上!

  長沙市教育局擁有行政處罰、檢查、許可等12類職能131項。第一次自查自清后,上報保留93項;第二次清理減至73項;最終減至42項。

  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從備案開始,需歷經20個正處級政府職能部門、20個二級機構、30個中介機構,繳納70項行政事業和服務性收費,歷經200多個工作日。

  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建設投資項目審批體制改革。改革尚未啟動,就遭遇或明或暗的阻力,拍桌子“罵娘”者有之,冷嘲熱諷者有之,袖手旁觀者有之。

  “不換思想就換人!”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決心不可撼動,最終將建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減少到40個工作日。

  全省各級政府以前所未有的膽識和氣魄鏟除行政審批“沉疴”。

  以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省各項經濟體制改革銜枚疾行——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金融改革蹄疾步穩,科技體制改革接連試水,國企國資改革重點突破,非公經濟、縣域經濟、開放型經濟“三條短腿”拉長補短……

  收縮政府的手,放活市場的手,補強社會的手。改革為市場主體準入“減負”,為創業者“松綁”,極大點燃了全民創業激情。各路資本,如開閘洪水奔涌而入;新登記注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小微”和“互聯網+”企業增長出現“井噴”……

  省工商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省新登記企業9.82萬戶,注冊資本4643.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9%和120%。今年上半年,全省又新登記企業5萬余戶。

  改革紅利加速釋放,為新常態下湖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活力和動力。

  今年上半年,湖南GDP同比增長8.5%,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經濟趨勢整體向好,在湖南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30家。

  啃硬骨頭、趟深水區,改革打出“組合拳”——

  破除藩籬

  全面深化改革,觸及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法治、黨建等各領域深層次問題。改革遇到的困難抓起一個又牽起另一個;改革涉及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環環相扣。

  一年半來,省委、省政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打出一系列改革“組合拳”,除頑瘴、克痼疾、破藩籬,改革之廣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

  從深改元年到關鍵之年,改革形成全面布局、多向突圍的整體態勢,以劈波斬浪之勢向前行進。

  ——經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重點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

  商事制度改革、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價格改革、金融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一系列改革重拳直擊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收縮政府權力,釋放市場活力。

  ——農村改革春潮涌動,“新土改”激發新活力。

  從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破題,“新土改”在全省廣泛鋪開,農民吃上了“定心丸”。桃江縣桃花江鎮株木潭村村民秦東紅堅守3年,土地確權登記后,最終把5畝責任田流轉給了種糧大戶。

  農村金融改革不斷破局,喚醒“沉睡的農業資本”,為“失血”農業再“輸血”,全省農房抵押融資改革試點在瀏陽啟動,探索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集成式創新。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國領先,天藍地綠水凈漸行漸近。

  23項生態改革納入國家試點,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實施八大類制度創新,106項原創性改革鋪開,《湖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出臺,湘江保護與治理 “一號重點工程”取得重大成效。

  ——行政體制改革按下“快進鍵”,政府“瘦身”,權力下放,服務優化。

  省政府帶頭“瘦身”,省政府工作部門從48個減至46個,完成省本級877個事業單位分類工作,歷次改革遺留下來的10個行業管理機構全部撤銷。市州機構改革基本完成。省、市共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000余項。

  基層權限逐步擴大。瀏陽市、耒陽市、茶陵縣等13個縣(市)啟動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瀏陽市大瑤鎮等經濟發達鎮獲“準縣級”權限。

  ——民主法制改革邁出新步,立法不任性,問政成常態。

  立法機制進一步完善,一部法律出臺,必須經歷論證、調研、聽證;省政協率先開展雙周協商;電視問政、網絡問政漸成常態。

  ——文化體制改革力度空前,產業、事業全面分開,文化建設呈現新氣象、新格局。

  省屬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捋清理順,產業闖市場,事業普惠公共文化;文化企業同業整合“大戲連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加速融合。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三艘文產“巨輪”全新起航,各大文藝院團勇闖市場、涅槃重生。

  ——司法和社會體制改革多點突破,陽光司法,讓廣大群眾公平地共享改革成果。

  全面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和獄務公開;勞動教養制度廢止,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建立。

  單獨兩孩政策落地,城鄉戶籍“高墻”破除,基層社會治理從“粗放”走向“精細”,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速推進,養老、醫療保險全民參保登記試點啟動……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穩步前行,全面從嚴治黨為黨的肌體注入生機活力。

  破除“家長制”、“一言堂”,嚴格黨內民主生活,全省14個市州黨委一把手接受黨建“大考”成為新常態;大力整治干部提拔“三超兩亂”,打出從嚴治吏“組合拳”;基層黨組織力量不斷增強……

  ——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持續發力,回歸監督執紀主業,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從“包治百病”的模式中脫身而出,回歸監督主業,落實“兩個責任”,巡視利劍頻頻“出鞘”,打虎拍蠅力度空前,反“四風”持續推進。

  大氣磅礴的改革藍圖,正一步步轉化成全方位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動實踐。

  涉激流、越險灘。驀然回首,輕舟已過萬重山。

  醫療、教育、戶籍、司法,一批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改革,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一批批改革項目——

  落地有聲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一年多來,一個個壁壘被打破,一項項難題被解決,改革釋放更多紅利。

  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還是推動改革的改革者,以及在改革大潮中砥礪前行的所有湖南人,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改革,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均等公共服務:看病更便宜,教育更公平,二元戶籍制度取消,城鄉差別逐漸縮小……

  “上醫院比以前少花錢了”,攸縣鴨塘鋪鎮農民謝德偉有獲得感。因患肝硬化,他每年都要住2到3次院。以往每天都平均花費500多元,去年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平均每天省了200多元。

  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分級診療體系逐步完善,大病醫保將實現全覆蓋……去年以來,老百姓的“就醫”體驗發生了新變化。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看病沒有那么難、那么貴了。

  “農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了!”今年6月,在長沙打工多年的衡陽農民唐華在長沙買了房,遷了戶,成為長沙市民。今年5月,省政府下發文件,明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別,長株潭三市落戶條件全面放寬,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被打破。

  改革,讓老百姓獲得更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勞動教養制度被廢除,庭審直播成為常態,信訪納入法制化軌道,打官司不再遭遇“立案難”……

  “法院推行的這個立案登記制確實方便了我們老百姓立案,真的不錯。”3月9日,嘉禾縣法院立案大廳內,立案庭的工作人員對從廣東省東莞市趕來立案的李某、廖某等人提供的立案材料進行登記,并出具相關書面材料。

  今年人民法院案件受理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對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

  “公平正義的光輝,比太陽還燦爛。”常德市柳葉湖旅游度假區白鶴山鄉居民全學美感嘆。全學美曾因征地拆遷問題多次上訪,工作人員將此案依法納入司法程序,促使問題依法得到解決。

  改革,“減”去包袱,解放手腳,讓改革者獲得更多活力、更多激情。

  長沙市雨花區廖家灣社區干部廖逸英在社區干了21年,每天都要面對許許多多瑣碎的職能事項,常自嘲為“許多多”。

  雨花區大刀闊斧改革,將社區558項事項精減至147項,摘掉52塊牌子,少蓋38個章子,砍掉67項評比。廖逸英感覺擔子輕了不少,服務群眾效率更高。

  瀏陽市大瑤鎮黨委書記李愛民的獲得感,來自真刀真槍地“放權”:“正是財權事權匹配,大瑤鎮才能發展壯大。”

  作為全國經濟發達鎮改革試點,大瑤鎮獲得更多自主權、發展權。2014年,大瑤鎮財稅總收入突破2億元。

  縣區在全國率先探索干部年薪制、績酬制等改革,激活了改革者干事創業的激情。

  攸縣在園區、景區、城建投等任務較重、職能特殊的單位,逐步探索年薪制、績酬制等薪資待遇制度,圍繞項目招引開展駐點招商制度,搭建廣闊干事平臺,激活干事熱情。今年上半年,成功簽約項目14個,簽約總金額達40億元。

  “改革讓政府做正確的事,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事!”資興市委書記陳榮偉告訴記者。資興在全國率先啟動“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每年安排5000萬元以上專項經費,對家家戶戶的產業工人實行免費培訓,農民市民闖市場的能力更強了。

  改革,讓湖南獲得更多機遇,獲得更強勁發展動力。

  在新一輪起跑線上,湖南積極落實國家戰略,抓住千載難逢發展機遇,著力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創新驅動,促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

  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長8.5%;新增城鎮就業40.6萬人,實現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6%和10.2%。

  適應引領新常態,湖南加快改革創新,依靠市場化手段、法治化方式、互聯網思維、全球化視野來推動經濟工作。湖南經濟增長新動力不斷涌現,發展活力持續釋放,新的經濟業態更綻放蓬勃生命力,僅2014年,長沙移動互聯網產業就突破100億元。

  ……

  改革未有窮期,湖南仍在路上。

  “我們必須以‘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為加快湖南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和動力!”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振聾發聵的話言猶在耳。

  改革需要智慧勇氣。直面改革難題,統籌協調各方利益,方能尋求改革最大公約數。

  改革需要信心決心。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改革事項就能一項一項落實。

  改革需要定力合力。不爭論、不折騰、不懈怠,改革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關頭勇者勝。

  鼓點急促,號角聲催。湖南全面深化改革,一路奔跑向前!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