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深
11月8日,是內地第20個記者節。在筆者入行的這幾年中,今年的記者節可謂是過得最五味雜陳。在香港,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前所未見的惡劣環境下堅持工作——令人疲於奔命的突發新聞,催淚彈與磚塊橫飛的示威衝突,黑衣示威者的言語恐嚇與肆無忌憚的肢體暴力,不盡如人意的採訪條件與安排……但即便如此,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中立性仍遭到讀者前所未有的質疑。
而在內地,雖然社會和諧安定,但在行業變革的巨大陰影之下,在每一位新聞人的心底起伏動盪——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玩法令人目不暇接,閱讀量、點讚數、轉發量等大數據KPI逼得人人心力交瘁,難以捉摸的新聞熱點、讀者喜好、報道規則讓人絞盡腦汁。那些符合傳統新聞價值的新聞作品,往往成為曲高和寡、自娛自樂的代名詞,低俗化、娛樂化、聳人聽聞和立場先行的內容,卻能成為流量和點擊量的拯救者。縱觀朋友圈,各種關於記者的調侃無不透露出一絲深深的無力感。
而放眼全球,前路不明的傳媒業似乎也處於風口浪尖,Facebook和Twitter被層出不窮的假新聞弄得焦頭爛額,紐約時報、CNN等老牌媒體的新聞權威性不斷受到挑戰,恐怖主義、種族歧視、族群仇恨等內容藉助現代科技廣泛傳播,信息「同溫層效應」正在製造出一個又一個對立、極端和封閉的內心世界,被商業利益裹脅下的新聞社會價值不斷流失。愈發暢通和快速的信息流動,似乎並沒有帶來樂觀者所預想的「扁平世界」,卻將世界撕裂成為無法彌合的碎片。
在巨輪上盡力記錄浪花
借用一句俗套的話:這是記者最好的時代,這是記者最壞的時代。的確,這是一個信息極其豐富,卻永遠找不到真正新聞的時代;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記者,卻始終找不到真相的時代;這是一個人人渴望和要求新聞承擔社會價值,卻永遠由流量明星和娛樂話題佔據頭條熱搜的時代;這是一個機構媒體拼命學習自媒體,自媒體卻承擔了機構媒體責任的時代;這是一個AI取代記者,記者淪為機器,讀者更像記者的時代;這是一個新聞真相荒誕魔幻,假新聞卻更令人迷之相信的時代;這是一個技術更新無比迅速,新聞操控卻又無比輕易的時代;這是一個什麼都能變成新聞,卻又說不清什麼是新聞的時代。
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渺小的我們或許無力記錄大海的全貌,但我想,盡力描繪出每一片浪花的樣子,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或許有不安、不適、不解,但我們無懼、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