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憲容
美國與11個亞太地區國家經過6天談判終於達成協議,建立TPP(Trans-PacificPartnershi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這是美國自1994年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協議,參與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規模達40%。如果加上以後可能達成協議的TTIP(即「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兩個自由貿易區的經濟規模達全球70%以上。
莫僅具圍堵思維
TPP自由貿易區除了美國之外,還包括日本、新加坡、汶萊、智利、新西蘭、澳洲、馬來西亞、秘魯、越南、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國總統奧巴馬指出,「美國超過95%潛在客戶都位於海外市場,不應該放任中國等國制訂全球經濟的遊戲規則」。可見,TPP的核心就是主導全球市場特別是亞太地區貿易規則制訂的問題。
TPP的目的就是透過減少關稅、配額及監管,降低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讓成員國之間貿易往來更為自由,促使各國更加向美國產品開放市場。從協議內容來看,TPP既涉及數以百計商品大減關稅,也加入醫藥、投資、服務業、電子商貿等傳統貿易協定較少涉獵的範疇,還為締約國引進勞工、環保以至反貪法例協調機制,許多方面已非WTO所能及。如果TPP能夠順利為各成員國國會所通過,它將嚴重影響全球市場貿易格局,不可小覷。
TPP含義還不僅是經濟貿易往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說,「TPP將在亞太地區建立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讓各國共享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觀。TPP會對日本的安全以及亞太地區的穩定大有幫助。」
我們不要僅僅把TPP看成是美國主導來圍堵中國,更不是如有人所分析的,中國要另起爐灶建立另一個自由貿易體系來對抗,而是要先研究與分析,這個TPP到底是什麼?其中又有哪些內容?它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這樣才能找到應對與化解的方式。
其實,TPP的核心就是美國希望通過協議重新確立對全球市場貿易規則制訂的主導權,以便為美國的商品開拓更為廣大的新市場,從而減弱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制訂過程中的話語權。如果是這樣,中國就不能僅想到美國在圍堵自己,得在美國主導的區域性貿易體系之外建立新的區域性貿易體系來與美國對抗。
三方面應對TPP
中國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來應對TPP。
一是可以與沒有進入TPP體系的國家和地區建立起新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區域性貿易組織;二是要與已加入TPP組織的國家關系更為緊密,如新西蘭、澳洲等,因為,這些國家在中國沒有進入TPP之前,將成為中國產品進入TPP的重要窗口;三是與TPP成員國談判,降低中國進入TPP的條件。TPP應該是一個開放性的區域性貿易組織,只要條件允許,中國加入也沒有什麼不可。因為,中國參與TPP越多,對這個區域性貿易組織的話語權就會越大。如果中國覺得加入的條件苛刻而不參與,那麼至少喪失了對這個區域性貿易組織的話語權,這對中國商品進入全球市場是不利的。
中國政府更應看到,當前中國的經濟實力及對全球市場之影響與2000年中國申請加入WTO時有天壤之別。
中國存在一個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可替代的市場,只要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增長,這個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將成為與全球任何貿易協議談判最有利的條件。因此,中國政府根本就不需要以圍堵的思維來對抗類似TPP這樣的協議,而是要以中國不可替代的條件「化敵為友」及以此來擊破這些貿易協議的限定。這應該是中國政府最好的策略。
另外,中國還應練好經濟內功,真正推動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加大中國經濟全面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通過深化改革來調整經濟結構,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建立健全且與現代經濟相適應的市場規則、法律制度及監管框架。這些都是增加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制訂話語權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