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早在2013年,內地資本市場就在醞釀一次新的大變革,即股票IPO發行制度將由核準制逐漸向註冊制轉變,企業上市的定價權將主要交由市場決定。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內地IPO註冊制改革終於有了結果,2015年5月18日,國務院批轉的發改委《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轉板機制,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這意味著A股市場的註冊制改革正式落地。
內地IPO變革與港股接軌
眾所周知,內地的股票市場建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當時內地的經濟改革歷時不長,計劃經濟仍佔主導地位,在這種背景下建立起來的股票市場無疑具有濃厚的計劃色彩,因而,所采取的IPO制度只能是一種行政審批制。這一發行制度的特點是:股票發行數量和企業均通過下達指標和額度來予以確定,政府有關部門對上市企業進行篩選審批,並做出行政推薦;而證券監管機構對企業發行股票的規模、價格、發行方式、時間進行審查。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該制度對內地國有企業改制、籌資和調整國民經濟結構的確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隨著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其缺陷也日益明顯:股票市場供求關系嚴重扭曲,尋租腐敗現象叢生,中小投資者利益不受保護,市場黑幕交易重重等。
為了革除審批制的種種弊端,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準程式〉通知》,自此,內地股票發行制度開始由審批制向核準制轉變,2001年3月17日,內地股票發行核準制正式啟動,這是內地IPO發行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核準制改變了由政府部門預先制訂計劃額度、選擇和推薦企業、審批企業股票發行的行政本位,確立了由主承銷商根據市場需要推薦企業,證監會進行合規性初審,發行審核委員會獨立審核表決的規範化市場原則,這當然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但是,核準制只是審批制向註冊制過渡的中間形式,這種制度雖然取消了計劃指標和額度指令,但證券監管機構對上市申請者具有實質性審查權,並有權否決股票發行的申請,因而,證券監管機制掌握著所有上市企業的生殺大權,因而有市場人士戲稱,核準制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審批制,在核準制背景之下,有關審批制的弊端仍尾大不掉。
目前,內地IPO即將實施的註冊制改革,其主要特點是,證券監管部門公布發行上市的必要條件,只要達到所公布條件要求的企業即可發行上市。發行人是否達到目標判斷由證券中介機構負責,證券監管機構只實施合規性的形式審查。IPO註冊制不僅對證券交易所的獨立性、公正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還對會計師及法律事務所的服務水準及工作質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A股票市場發行制度向註冊制方向轉變,將是資本市場一次全方位的變革。由於香港股票市場所采取的股票IPO是註冊制度,所以內地金融界也把內地IPO制度的變革說成是向香港學習,與港股接軌。
整體A股將趨理性
近年來,由於港股與A股的聯動關系越來越密切,香港投資者驚呼港股的表現與走勢日漸A股化,有媒體甚至斷言港股已成A股衛星。然而,在註冊制發行體制下,從道理上講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沒有限制,股票供給將呈無限供給狀態,從而股票估值將會大大降低。在這種背景之下,市場的供求規律將發揮主導作用,那種完全脫離市場背景而出現的暴漲暴跌將會發生轉變,整體A股市場將會趨於理性,就好象如今的港股市場一樣,盡管受到A股的直接牽動,但港股走勢比A股仍要理性得多,或許,今後A股會越來越港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