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6

中資券商崛起的新機遇

2015-05-22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股票市場與證券業的發展只有三十多年的時間,而內地券商踏足香港也只是近十幾年來的事情,當2007年香港中國企業協會下設的證券行業委員會成立時只有八家中資證券機構,兩年后,當2009年12月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成立時,19家中資券商都成為了該協會的創始成員。然而,隨著內地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內地券商經濟實力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具有國際化發展需求的內地券商也越來越多,尤其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歐美投行普遍遭受重創和沖擊,這為中資券商的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之后,內地券商蜂擁來港,目前,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的會員也擴大到現時的逾75家。

  滬港通令中資券商起飛

  一直以來,中資金融機構在香港的發展十分不平衡,在商業銀行業務方面,中資銀行呈現先聲奪人之勢,在香港的商業銀行分布格局中,中資銀行長期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在個人按揭等局部金融市場領域,中資銀行甚至扮演領頭羊角色。然而,在證券市場尤其投資銀行業務方面,中資券商進入香港時間晚,規模小,實力弱小,市場占有率低,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投資銀行業務市場基本為外資大行所壟斷。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對香港金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歐美投資大行的形象頃刻間被雷曼顛覆,以前投資者高度信賴的歐美投資大行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中資券商充分認識到自己正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積極作出部署,充分利用大量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有利時機,爭取市場,擴大規模,提升知名度,塑造品牌,效果十分明顯。根據2010年有關資料顯示,當時,在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核心業務收入排名前十大投行中,有5家是中國內地的券商,其中個別中資券商的排名更緊隨高盛和摩根大通之后,名列第三。目前,中資券商的投行業務約占整個香港投行市場的三成。然而,綜合來看,中資券商在市場影響力、國際關系構建、信用評級話語權、市場研究能力,知名度、信譽度等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短板,譬如,幾家內地大型銀行和企業在港IPO并沒有讓中資券商吃獨食,因為中資券商還無法在海外覓食,在海外吸引戰略投資者仍必須倚重歐美大行,IPO承銷「蛋糕」也只能拱手相送。

  幾年過去了,中資券商在香港的隊伍越來越整齊,實力越來越雄厚,更為可喜的是,中資券商正迎來新一輪的重大發展機遇。首先,滬港通的進一步開放及深港通的即將開放都將令中資券商的經紀業務暴增。由於香港本身的市場狹小,投資者人數有限,因而香港本土市場空間十分有限,而開發港股的內地投資者市場卻蘊藏巨大潛力,中資券商在聯繫內地投資者方面恰恰具有天然的優勢,可以預期,隨著內地與香港兩地資本市場的日益融合,在港的中資券商將充分發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在經紀業務方面將大大甩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人幣資產管理新亮點

  其次,隨著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以及人民幣回流內地渠道的不斷暢通,香港中資券商作為港人和國際投資者資產管理者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香港是著名的財富管理中心,而對人民幣資產的管理則是未來香港財富市場的新亮點,從QFII的市場角色可以看出,中資券商在人民幣金融產品開發與多元化方面具有歐美金融機構不可比擬的優勢,預料中資券商在人民幣資產管理方面將擔任主角,從而大大提升中資券商在香港資產管理市場中的市場地位。再次,隨著中資券商國際化觸角的不斷延伸,以及國際營銷網絡的不斷完備,投資銀行業務發展料將有新的突破,正如工商、建設、中行、農行幾家中資銀行成為全球最大商業銀行那樣,若干家中資券商成為全球最具規模的投資銀行也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