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6

投資者須有甄別輿論的能力

2015-04-14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自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以來,國際經濟震蕩不止,國際政治風雲變幻,世界形勢紛繁复雜,投資市場變化莫測,國際輿論莫衷一是,在這種情况下,投資者尤其要睜大眼睛,多聽多看,理性分析,切忌偏聽偏信,跟風使舵,毫無主見,否則,有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投資失誤。

  誤信歐美輿論做錯決定

  最近,在網絡上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北京人於1984年將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以30萬元人民幣賣出,帶着全部身家到歐洲去打拚。三十多年來,此君一直未能回到北京,在歐洲風餐露宿、吃盡苦頭,什麼活都干過,終於積攢起了100萬歐元(約750萬人民幣),他以為有了這筆錢可以衣錦還鄉了。去年他回到北京,本以為可以買回昔日出售的家宅,而且以后的日子也不用愁了,豈料當他見到當年30萬元人民幣出手的四合院如今已經有高達8000萬元人民幣的身價時,他整個人都崩潰了。其實,類似的故事在香港比比皆是,在香港回歸前后,許多不看好香港前景的港人將其在香港的物業低價拋售移民美、加等國,十幾年過去,香港的房價一路飆漲,而美、加等地的房價卻跌跌不休,許多移民回港后發現他們之前所拋售的物業已經翻了十幾番,而他們在國外的物業卻大打折扣。此情此景,令許多香港海外移民悔青了腸子,從價值角度來看,他們移民國外毫無意義。

  上述事例表明,投資者如果沒有長遠眼光,就有可能作出短視決策,從而貽誤機遇。而導致他們短視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受到一些歐美輿論的影響,譬如,在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發表封面文章,預言「香港已死」,但在12年之后的2007年,該雜誌不得不在事實面前承認錯誤。然而,受到類似「香港已死」輿論影響的港人不在少數,其中的不少人因此移居海外,回過頭來發現香港不但沒死,反而更加繁榮昌盛,相反,他們所移居的歐美加日等地卻危機不斷,日趨沉淪。

  香港回歸以來之所以能夠保持繁榮穩定,根本上得益於中國內地大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中國內地的發展為香港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動力,支撐着香港渡過一次又一次危機。同樣,認識到中國內地發展機遇的港人和港商如果涉足內地發展或者購置物業,絕大多數都賺到盆滿缽溢。今后,全球的發展機遇仍然在中國內地或者與中國內地有關聯的地區和領域,不認識到這一點,投資決策即使不失誤,也不可能抓住重大機遇,李嘉誠也不例外!

  留意內地信息不易被誤導

  近來,美國的個別所謂中國問題專家再次老調重彈,鼓吹中國崩潰論,譬如,早於2001年8月份曾專門著書《中國即將崩潰》的作者章家敦近日指出,中國內地預算赤字增大,債務水平猛增,房地產低迷,地方財政入不敷出,將不可避免出現債務危機,最終導致崩潰。眾所周知,章家敦於2001年發表《中國崩潰論》之后,中國的GDP從2001年的1.3萬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0萬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01年的2000億美元到2014年底的3.84萬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直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超越美國指日可待。在中國經濟增長仍然傲視全球且發展質量今非昔比的今天,此君再次老調重彈,尽管沒有多大市場,但不排除仍然有港人受到蒙蔽而受騙上當!

  如果要想不被章家敦這樣的淺薄分子欺騙,香港投資者應該多關心內地的信息,譬如,最近由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全球媒體廣泛報道,除美國之外西方國家趨之若鶩,港人應該問個為什麼還有,國家公布的「一帶一路」戰略有什麼背景?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安排的目的何在?等等。只要對這些問題有起碼的認識,就不會被錯誤的輿論所誤導!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