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融合發展看江蘇】有片|蘇繡搭橋 促兩岸文化共鳴

【融合發展看江蘇】有片|蘇繡搭橋 促兩岸文化共鳴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12-08 15:46:49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兩岸在刺繡方面有很多共同語言,所以我希望能用刺繡來促進兩岸的交流,一起攜手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沈壽刺繡傳習館館長張蕾在接受兩岸記者採訪時表示。

    12月5日,記者隨融合發展看江蘇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來到江蘇南通,探訪蘇繡在現代社會的創新與傳承。

    蘇繡,尤其是以南通仿真繡為代表的這一藝術形式,根植於江南深厚的刺繡傳統之中,起源於蘇州吳縣一帶,歷經數個朝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仿真繡以其「以針作畫」,巧妙融合中國傳統刺繡技藝與西洋油畫原理而著稱,通過精準的色彩處理與光影效果,展現出畫作的立體感與生動性,被譽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形式。

    1914年,實業家張謇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刺繡職業學校——南通女工傳習所。近代中國9位著名刺繡藝術家之一的莊錦雲便是傳習所的學生。張蕾是莊錦雲女士的孫女,同時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南通仿真繡的省級傳承人。自小受奶奶影響,張蕾對蘇繡有着深厚的感情。2000年,張蕾創立了莊錦雲刺繡設計工作室,致力於推廣和發展南通本土的刺繡品牌。

    「我很早之前就有做一個綜合非遺體驗館的想法。」張蕾表示,在去各國各地考察時,台灣誠品書店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經過精心籌備,2021年10月,一莊空間·謇書房在大生眾創街區正式揭牌。

    在張蕾看來,要讓非遺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光發熱,必須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蘇繡,不僅能為其創造經濟效益從而支持更多藝人投身其中,還能賦予這項古老技藝新的活力。」張蕾主動探索與雀巢等品牌跨界合作,運用現代設計理念簡化傳統元素,既保留了刺繡的藝術精髓,又符合現代審美和實用需求。「我們應該做減法而不是加法,通過簡化圖案或採用現代元素來降低成本,同時保持作品的藝術價值。」

    面對數碼化時代的到來,張蕾敏銳地意識到科技對於非遺傳播的重要性。「AR、VR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展示方式,減少了實體展覽的限制,讓全球觀眾都能身臨其境地體驗非遺魅力。」她舉例說,藉助虛擬技術,觀眾得以在線上細細品味刺繡的每一個精妙細節,甚至親身模擬刺繡的流程,這種前所未有的互動性和沉浸式的體驗極大地激發了年輕人的興趣。

    2018年,沈壽藝術展在台北佛光緣美術館成功舉辦。其間,張蕾邀請了許多當地愛好者及業內人士參觀交流,並參觀了多個社區文化項目。「我發現台北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社區文化建設做得非常好。」張蕾說,「他們利用小型展覽等多種形式,積極鼓勵居民參與文化活動,這種模式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典範。」她認為,借鑑台灣的經驗,大陸也可以通過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鼓勵更多手藝人參與公共空間的文化藝術活動,促進非遺與社區生活的深度融合,使之成為活態傳承的重要載體。

    「在台北也有很多沈壽的學生,都是當年從南通過去的,他們在台灣繼續從事刺繡創作,所以在這方面兩岸很有共同語言,去台灣辦展也是為了讓台灣看得到、體驗得到、感受得到我們的刺繡藝術。」張蕾表示,文化是兩岸交流的橋樑,兩岸文化同宗同源,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活動,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宋璟 趙一陽)

    頂圖:張蕾在演示刺繡 (趙一陽 攝)

責任編輯:嚴燕紅 【融合發展看江蘇】有片|蘇繡搭橋 促兩岸文化共鳴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