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建評】深化粵港合作 推進灣區發展

【建評】深化粵港合作 推進灣區發展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6-07 09:52:39原創 來源:香港商报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我國面向未來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戰略性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嶄新實踐。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今年5月30日至6月3日,筆者隨全國人大調研組到廣東省進行調研,本次調研路線主要圍繞廣東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提出的「一點兩地」新定位、推進大灣區建設有關情況進行,5天的行程分別走訪了深圳、廣州南沙、佛山以及廣州。

    廣東省向我們展示了全省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到的工作成效。其中,有不少調研點讓筆者印象深刻。我們看到了未來產業的代表性企業,例如優必選科技公司的人形機器人、億航的低空飛行器等;也看到了「一國兩制」新實踐的示範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佛山的季華實驗室將佛山製造業優勢和科研深度結合,是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的代表。而在文化方面,佛山的嶺南天地將舊區改造與嶺南文化巧妙結合,打造出結合了文化、旅遊、零售等多種功能的商圈,廣州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集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於一體的重大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深受廣州市民,特別是青年人的喜愛。

    通過本次調研,讓筆者深刻地認識到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也離不開廣東省的支持和幫助。在未來,粵港兩地應該在更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而對於未來的發展,筆者有幾點建議希望在這裏可以分享。

    強化全方位互聯互通

    首先,強化全方位的互聯互通。在調研中,我們與廣州市領導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則對接機制中的各項問題進行了交流,我們都認識到只有加強規則的對接,才能將大灣區多元化的優勢用好、用活。因此我們要加強在法律、人才資歷互認、職業資格等方面加快互聯互通。例如,加快內地相關部門與香港探索副學位資歷互認的可行性、放寬香港會計師跨境執業門欄等,同時,也可兩地合作開放更多的內地DSE考場,便利在內地生活的港人子弟。

    其次,共同攜手加快推進重點項目以及平台建設。本次調研中,河套深港合作區的發展是大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關注的問題,本人也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了《關於爭取更多中央支持加快河套地區發展的建議》,希望一是推動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方面,爭取中央支持讓內地生物樣本和相關資料可跨境流動到香港園區,作科研用途,以及容許設於香港園區的臨床試驗所,可以跨境使用和處理所需的內地臨床樣本。二是在支持創科企業特別是初創科企發展方面,建議參照內地現行金融管理辦法,爭取中央相關部門允許內地及境外的創投基金可在「一區兩園」中實現自由兌換,便利創投基金的流通。三是在人才便利政策方面,爭取中央相關部門支持便利海內外科研人才在兩地園區的通關模式,例如設立「白名單」制度、「特別通道」及人面識別的「一閘通關」模式。

    發揮香港自身優勢

    最後,發揮香港優勢,加強粵港科技合作,共同助力國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香港有着領先的科研團隊以及大學。目前香港擁有5所全球百強的大學,又於電腦科學、材料科學、醫學護理等學科領域名列前茅,深具競爭力。本港八大研究已有70%達到世界領先或國際卓越水平,香港擁有的這些基礎學科優勢都是推動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動力,未來可以繼續深耕前沿學科,相信一定能盡快實現「0到1」的突破。同時,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明顯,特別是各行各業都採用國際標準,可以幫助我們國家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對接國際,制定標準並且逐漸引領國際標準。最後,香港的金融環境為科創提供資金條件。香港的傳統優勢就是金融,因此借助香港的金融平台,運用好香港的風險投資力量,服務香港的新質生產力,為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5周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們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香港與廣東的合作一定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共同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中新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蔣璐  【建評】深化粵港合作 推進灣區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